曾江那一瞬腦子裏突然閃過一件事,那便是,當年這義王妃本來是要被崔夫人趕出侯府的,因為她說義王妃不是崔侯的女兒。
義王妃就是那次自殺被義王救下,然後一來二去就生了情愫。
崔侯自然樂意和義王結親,親自迎回了女兒,聽說當年的婚禮場麵十分轟動。
那一刻曾江腦中閃過的念頭便是,這義王妃或許真的不是崔家女,不然不會無風不起浪,畢竟崔侯府中也不是沒有侍妾。
最關鍵,不管是待字閨中的崔家小姐還是堂堂義王妃都不該認識百裏無雙這號人物。
他雖沒有聽到看到她們說了什麼,但看她們出來時的表情,十分自然,似乎認識已久。
如此倒也解釋的通百裏無雙先前藏身京中,卻一直沒有被發現。
曾江立刻寫信回京,讓父親想辦法查一查崔家的這樁舊事。
這一查,倒是查出了驚天的秘密來,原來義王妃,也就是崔家二小姐是十二歲那年才被帶回侯府的,隻是外麵的人不知罷了。
崔侯年輕時,在外辦差時負傷,當時被一戶農家女所救,這一來二去的,兩個年輕人就產生了情愫,做了不該做的事。
後來,崔侯傷好回京,再派人去尋這農家女時已經尋不到了。
崔侯並非風流多情之人,卻做了這麼件風流韻事,所以,當多年後這農家女找上門時,崔侯作為男人也十分有擔當,立刻接了這母女回府。
農家女雖然生過孩子,但依舊風韻猶存,不然當年也不會被崔侯看上。
崔侯記著當年的恩,或者是男人天生對弱者的憐憫之心,對她倒是頗為照顧,對義王妃這個聰明漂亮的女兒也十分喜愛。
可崔侯夫人卻一直懷疑義王妃的身份,對這位農家女也是百般刁難。
這對母女在侯府的四年日子也並不好過,崔夫人趁著崔侯不在,終於找出證據證明這義王妃並非侯爺所出,可農家女平日裏軟弱可欺,麵對崔夫人質疑女兒身份態度卻是堅定,崔夫人自然不肯善罷甘休。
農家女因保護義王妃被打,沒多久便撒手人寰,而義王妃自殺被義王所救,沒多久,身份一變成了人人都羨慕的義王妃。
沒有人再去追究她到底是不是崔侯的女兒,因為這已經不重要了。
崔家不會傻到,家中庶女出了個義王妃,反倒去到處宣揚說她不是崔家的女兒。
可崔夫人卻是意難平,聽說當時還鬧了一場,被崔侯壓下了。
如今舊事重提,曾大人便是從崔夫人身邊的人打聽到,這義王妃其實不是農家女的女兒,倒不是說這農家女未進侯府時品行不端。
而是侯爺真正的女兒已經在十歲那年夭折,也不知這義王妃小小年紀給這農家女什麼迷藥,竟真把她做親生女,死也要護著她,像是被人下了蠱。
曾大人的信裏便是如此形容,曾江看到信時,腦子裏冒出個大膽的想法,下蠱?難道這義王妃真實身份竟是南疆人?所以才認識百裏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