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討個公道(2 / 2)

朱恒出列自辯說:“皇上,微臣今日第一次上朝,早上急忙忙出門,未吃早飯。在午門外等候是突感暈眩,站立不穩,無意碰到了桂大人。

下官道歉後,他仍不依不饒,還罵到g了我父母。微臣實在忍無可忍,罵我可以,罵我父母絕對不行。”

聽了這句話,嘉靖身有同感。為了自己父母的名分,禮儀之爭持續了三年。

嘉靖突然大聲說道:“好!朕認為你動手是不對,但是沒了父母,情有可原。朕就罰你停俸半年。”隨後看向桂萼道:“尚書大人認為此事這等處理可好?”

桂萼是禮儀之爭中得利者,自然知道嘉靖對於父母問題的重視。如今朱恒納小子鑽了這個空子,讓自己處於不利之地,也不敢說什麼。

向著嘉靖道:“陛下英明,微臣謝陛下為我做主。”心中卻恨死了朱恒,還有半年就京察了,小子你給我等著,定讓你後悔。

嘉靖又問:“還有何時?無事就退朝了吧。”

桂萼又站出來說:“陛下,昨日之事望陛下定奪,王守仁擅離職守,功過相抵。”

嘉靖問:“既然要朕定奪,那朕說的你們又要反對,這是何意?王守仁乃一代宗師,光明磊落,為人正直,自當封侯追諡。”

桂萼道:“王守仁不尊重自古聖人,所說之言也不是為師者該說的。我認為他就是標新立異,想獨樹一幟罷了。

他在鄉裏組織了眾人為他的言論唱合,時間長了自然影響了眾人的是非觀點。他們的言論甚是荒謬,蠱惑人心,危害社稷。

陛下為了大明,應該製止王學的傳播,禁止傳授。禁止邪門歪道,以正人心。”

嘉靖皺眉,不言語。此事朱恒又站出來了,百官心想這小子鐵了心要和桂萼對著幹了。

朱恒說:“陛下,桂尚書的說法,微臣不敢認同。

自宋世理學昌明,程、朱大儒擇精語詳,大明開國以來都是用《五經》、《四書》製科取士,可謂盛矣。

然而人人崇尚用朱傳,卻不知反驗自己的身心,口之所能言、筆之所能書,要他們做起來就不行了。

王大人一生都在考慮如何改變其衰弊。他認為人皆可堯、舜,但一定要有良知,能夠知行合一。而作聖之功,不廢學慮。

王守仁學術原與宋儒朱熹互相發明,何嚐因此廢彼?

王學之言“致知”出於《大學》,言“良知”本於《孟子》。獻章言“主靜”,沿於宋儒周敦頤、程顥。皆闡述經訓,羽翼聖真,豈其自創一門戶耶?又豈是歪門邪說?

王公才高學邃,兼資文武,近世名卿,鮮能及之。功績卓越,望陛下能追加賞賜,以告慰王公在天之靈。”

被朱恒如此一說,殿上一眾官員都覺得桂萼做法是有點過分了。再說誰沒這一步?如果是自己,也希望百年後後人給自己一個肯定,那將是自己家族成員榮譽。

官員本就是一體的,今日你如何對他人,明日他人就有可能這樣對你。為了自己今後,眾人紛紛表示支持嘉靖追賞王守仁。

如此一來,嘉靖臉上泛起了笑容,眾人一致商定後,詔贈新建侯,諡文成,世襲伯爵。

桂萼失落地回去了,心裏在想,從哪裏冒出來的朱恒,把自己事情給搞砸了。心中恨透了他,一定要想辦法收拾他。

嘉靖則是心情大好,總算對得起王守仁了。心裏想到朱恒今天的胡鬧,也算是給自己出了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