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風雲再起(1 / 2)

太子說完,卻不見康王接話。

兩淮一案由康王負責,對於慕容家的事,他比太子趙桓更為清楚,自然也更有發言權。

“九弟?”

見太子問他,康王道:“此地不宜多說,隨我來。”\t

慕容卿皺眉。小六子走過來,低聲提醒道:“都虞候,官家宣見。”

太子道:“青遠,你先進去,慕容家的事你放心,本宮既然答應了你,定然會幫你到底。”

“多謝太子。”

康王卻是沉默不語,隻是朝慕容卿點了點頭。

慕容卿進入文德殿。

康王看著他的背影消失,才道:“皇兄答應了會幫助慕容家沉冤?”

太子道:“嗯,這也是母後的心願。慕容家世代忠烈,慕容將軍的事情如今已經查清是冤案了,自然要給他正名。”

“皇兄這麼做,可還有其它的打算?”比如拉攏慕容卿,將他收入麾下。

趙桓道:“九弟就不要多問了,總之,慕容家的事情為兄已經決定要幫到底了。這件事,對本宮來說,百利無害。”

“未必。”

“九弟何出此言?”

“如果是父皇反對呢?”

“九弟的意思是……”

“皇兄請隨我來。”康王示意此處是文德殿,說話不方便。太子心中不安地隨著康王去了心腹高俅安排的地方。

“九弟,到底什麼事?”太子趙桓見門關上,立即開口。

趙構道:“在我查兩淮鹽案之前,父皇曾要求我,不許查慕容家的事。”

“這是為何?”趙桓道:“既然此事是冤案,自然是要公告天下,這樣一來,對於父皇的聲威不也有好處嗎?”

趙構搖頭道:“父皇的心思,你我又幾時能夠猜透。”

趙桓著急地來回走道:“我去找耿先生!耿先生說不定有辦法!”說完,他急急忙忙離開。

守在門外的高俅見趙桓離開,推門進來,關門,彎身低聲道:“王爺為何要將官家不許查慕容家一事告訴太子?”

趙構雙手負於身後道:“此事由本王負責,皆是怪罪下來,本王亦會受到牽連。”在兩淮一案上,他與太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高俅道:“還是王爺考慮得周到。”

趙構看他,似笑非笑道:“你不用吹捧本王,你來說說看,為何父皇不許本王查慕容家一事?”

高俅道:“小的豈敢隨意揣測官家心思。”

“對本王不必來這一套,你的心思,本王一清二楚。”

高俅笑著道:“那小的就讓王爺見笑了。小的以為,官家未必不知道慕容家冤枉,隻是,此案已是定案,若是再掀開,到時候難免有損天家威嚴。另外,本朝自來重文抑武,若是開了武將翻案的先例,亦會埋下隱患。”

這幾年起義和叛亂頻頻,天家對有關武將的事愈加謹慎,甚至如今朝會已經在商議,是否要取消武選一事。

畢竟相較文官,武將除了消耗國庫之外,並無太多作用。

“既然如此,你為何還想要禁軍統領一職?”趙構道:“禁軍統領,可也屬於武將。”

高俅笑著道:“不怕王爺笑話。小的打小喜歡看戲,最喜《諸宮調霸王》,也想感受一番戎服加身的滋味。”

趙構道:“你還算老實,莫怪當初宋江一事你如此積極。”

“王爺見笑。”

“你既有軍功在身,這一職也不是沒有希望,”趙構頓了一下道:“不過本王不能承諾於你。刺殺一事之後,父皇對內宮守衛尤為看重,統領一職茲事體大,最終還要父皇決斷。”

“小的明白,有勞王爺。”

康王點了點頭離開。

文德殿內,慕容卿原以為宋徽宗宣見他,是為了蔡京致仕的善後之事,不想卻是為了禁軍統領一事。

宋徽宗道:“朕想了想,這一職由你來擔任朕最為放心,方尚書(方瓊)也是這個提議。不過具體的,還要等吏部下文書。”

慕容卿跪下道:“卑職謝陛下!”

宋徽宗看著他道:“朕說過了,隻要你忠臣與朕,朕定然不會虧待你。蔡京之案,朕已經下旨命人結案。雖然死罪可免,但活罪難逃,封府的事,就由你牽頭,帶人去做吧。”

“是。卑職領命。”

慕容卿走出文德殿,小六子已經在外等候。“都虞候,童樞密使(童貫)已經先行帶著聖旨去了太師府,官家令小的隨都虞候一同前去封府。”

慕容卿點頭,小六子立刻叫上安排好的太監隨行出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