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和楊鎬接觸的時間多了,他曾經覺得這個人也許並不像後世史書上描寫的那樣糟糕。不可否認他對於剿滅建州、對於戰爭的準備還是非常積極的。隻不過憑他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是無法同效率低下的明廷官僚集團抗衡。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楊鎬連巧婦都算不上,手頭沒兵沒糧,更是一籌莫展,眼見他隻能在此地苦熬,等待各路援兵集結。
“嗬嗬,好的很好的很,鄒將軍勤勉果敢,辦事練達,當真是良將。各位將軍也是辛苦,清河有眾位將軍坐鎮,定能萬無一失啊。”說話的是魏朝,在場的隻有他的身份能和楊鎬比肩,楊鎬走神不接茬,其他人都不敢說話。
眾將趕緊謙虛行禮,楊鎬這才有些回過神兒來。
“好一座險關要塞,當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楊鎬顯然對剛才鄒儲賢的介紹沒印象,“若在此地駐下一支精兵,建州叛匪縱有鐵騎百萬也別想偷渡。鄒將軍,此關東進可有路通建虜處?”
楊鎬顯得很有些精神抖擻,好像在地上撿到了元寶似的眼睛發亮。在經曆了諸事不順的苦惱之後,他對於剿匪的信心和戰爭的擔憂日日呈反比加大。今天總算是讓他看到了一些令他欣慰的事情,故此心情大好。
看起來遼東的局勢還沒有糟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樣的戰略要地還掌握在本方的手中,看下麵的士兵士氣也還旺盛,這仗看樣子還是有的打,自己的勝算還不算是很低。人果然不能隻在山海關窩著,出來走走看看就能看到實際的情況。否則每天隻看那些要糧要餉互相推諉的公文,就覺得這仗還沒打就已先輸了一半,沒的影響自己的信心。
鄒儲賢聞聽楊鎬的問話,頓時頭皮一緊。心想我若說是有路,該不會下一句話就是讓我點齊兵馬出關直取叛匪老巢吧。但是他又不敢不說實話,隻得硬著頭皮應對。
“回大人的話,大路出關向東七十裏便可直抵建州叛藩的老巢赫圖阿拉,一路上並無特別險要之山隘。”
“七十裏?!這麽近?”楊鎬吃了一驚,但是隨即便是又一喜。“哈哈哈,當真是天助我也,七十裏!精騎輕裝奔襲不用一天便可抵達,沒想到,哈哈哈,沒想到啊!”楊鎬越想越覺得心情舒暢,好像一個特大的難題突然迎刃而解了一樣。
嶽翔也沒想到這裏距離努爾哈赤如此之近,他雖然是在明軍中當差,但是對於女真的地理說不上熟悉。
這個年頭也沒有正規的軍用地圖,所有的地圖都是靠著人行程的記憶靠感覺繪製出來的,可以說是非常的不精確而且特別原始。就是這樣這種地圖還是屬於軍事機密,屬於一軍主將親自管理的範疇,嶽翔平時根本無緣得見。
而且這年頭明軍軍備鬆弛,平時也很少再沒事找事的派人潛入女真境內打探消息。嶽翔以前就這個問題問過同僚,都是一問三不知,弄得他以為赫圖阿拉這個鬼地方大概離邊境遠的很,沒想到今天才知道原來離這裏這麽近。
隻有七十裏!沿途還算比較平坦,如果能夠配合準確的情報,選一支精兵趁虛突襲的話,也許真的能像唐時李朔雪夜襲蔡州一樣,一戰定乾坤!
嶽翔的心頓時好像開了鍋的開水一樣沸騰起來。
他知道後世的遼東的無數明軍將領們做夢都想打進赫圖阿拉,楊鎬導演的四路進兵其實最終的會師地點就是赫圖阿拉,但是從沒人成功過,但是今天他才知道,原來在戰爭之初,明朝還有過這樣一個機會,勝利的契機曾經如此靠近過明朝,就差有個人伸手前去抓住了。
如果當年全盛時期的李成梁或者李如鬆還在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