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快幹燥的速度,我在裏麵點了個火堆加溫。不過很快就覺得,既然連房子都有了,那還用這種火堆是不是太low了。
於是我索性繼續弄,準備搞出個壁爐和火炕出來。
壁爐這玩意,Z國幾乎沒有,一般都是在外國電影裏一些有錢人的莊主,才喜歡在家裏麵弄這麼個壁爐。當然,那並不代表Z國就比外國差什麼,正好相反,我國的勞動人民早就創造出了更加方便的火炕。
說道火炕,可能南方的朋友不甚了解,但是北方的朋友肯定都見過。
說白了,就是用水泥磚頭壘一個空心的石床,然後在裏麵通上煙道,旁邊灶台點火,熱氣就順著煙道走,很快就能把火炕燒熱了。
尤其是以前的東北地區,那時候還沒有什麼全球變暖,一到了冬天零下三四十度都是長時。我小時候在爺爺家住,就度過過類似的冬天。那真的叫一個滴水成冰啊,平時出去到外麵尿尿都得帶個小棍,一邊尿一邊敲,不然尿會被凍住。
而現在,我要把壁爐和火炕結合起來,其實說白了,就是把東北火炕外麵那個灶台換成壁爐就行了。畢竟我們又不用這個土坯房做飯,平時能躺在裏麵休息一下,睡個覺就不錯了。
當然,這個工程量其實並不比建一個土坯房小多少。首先是壁爐,我趁著牆壁還沒幹,在一個牆根底部開了個半米見方的洞。正常來說應該從外麵壘起來一個類似灶台的東西,突出房間外麵大概半米左右。
然後一點點將上麵壘高,同時逐漸縮小口徑,到頂端,就形成了一個一米多高的煙囪。
不過因為我們要弄的是火炕,所以這個煙囪就節省了。先弄火炕。
這樣壁爐就搞定了,緊接著是火炕。
這玩意就要改變一下結構,正常來說我老家那樣的火炕起碼要一米多高,本體是青磚壘成,外麵刷上水泥。可是我們現在情況簡陋,還是那句話一切從簡。
一米高的火炕?
不,工程量太大了。壓縮一下,弄個離地二十厘米的就行了。下麵先用泥巴壘出一個多S形的隧道作為煙道,其中一端跟壁爐相連,另一端延伸到房子的另一邊,同樣開個窟窿,用類似的方法一點點往高壘出來一個煙囪。
如此一個火炕加壁爐的結構就搞定了,先在壁爐那邊點火,燒起來之後因為煙囪效應,火氣和燒出來的煙會沿著煙道走。
帶著溫度從火炕地下走一遍,把火炕燒熱了,最後從另一邊的煙囪出去。
為了增強透氣性,我還在煙囪頂端弄了個倒過來的漏鬥形蓋子。這東西利用伯努利遠離,隻要外麵有點自然風,無論是東西南北風,都能形成壓強差,自動產生一股吸力。
這就像外麵連了個鼓風機似的,可以幫助爐火燃燒。
完全搞定之後,就開始點燃壁爐,燒熱整個房間,讓土坯房加速幹燥成型。
這個過程甚至比建造土坯房本身更加漫長。
建造才一天,但是等待它徹底幹燥下來,足足用了一天半。
終於在第三天的時候,一個土坯房徹底建好了。
火炕這邊非常寬敞,躺下七八個人沒問題。另一邊則堆放木柴或者木炭。如此一個完美的住所搞定。
遊輪上下來的那幫人倒是沒怎麼看重我們弄起來的這個土坯房,因為他們還要忙著搶東西呢。
搶的是什麼?
自然是我們最初建立在海灘上的兩個茅草屋了。
雖然跟土坯房相比,茅草屋簡直連廁所都算不上。
可是對於那些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人來說,能有這樣一個茅草屋,至少可以遮風避雨。
要知道之前的那些天,每個晚上他們都是咬著牙硬挺海邊的寒冷。如果不是我讓他們可以住在那三個爐窯旁邊,這幾天早就有人被凍感冒了。
眼下雖然我們弄出來一個更好的,但是很明顯,這些人覺得從我們這裏強搶的希望不大,與其費那個力氣,還不如搶一個近在眼前的茅屋呢。
聶鋒看著這幫人也是非常的無語,他又不可能站出來說什麼別搶這倆破茅草屋了,上頭有更好的土坯房。
最終,他也加入了爭奪當中,並且非常輕鬆的爭取到了一個。
我注意到聶鋒讓一個女孩住了進去,我則越發的好奇了。這個女孩是聶鋒什麼人,竟然讓他如此照顧。
一開始我以為是他女朋友,不過從幾次觀察到的對話中,似乎有不像。因為那個女孩有點太盛氣淩人了,完全不像是平等交往的男女朋友關係。聶鋒到更像是她的保鏢或者管家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