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不是穿錯衣服了?”
伊誠和莫曉恬坐下來之後,他疑惑地問到。
文學女神不高興地白了他一眼。
放眼望去——
“你看那個小姐姐,穿著一身漢服。”
聽了伊誠的話,文學女神恨不得一巴掌拍死他。
“那個是民國襖裙!”
民國初年,受到留日歸國女學生影響,襖裙樣式趨於簡潔、合體,門襟、領、袖和下擺出現較多變化,形成各種款式。其中短襖長裙以其樸素簡潔、淡雅的風格受到青年女學生的青睞,成為女學生裝的主要形製之一
襖,是指有襯裏的上衣。
民國時期的裙子是馬麵裙。
形象一點說,就是電視電影裏麵經常出現的民國女學生穿著,就是襖裙。
上半身是直領斜襟,藍色底的倒大袖。
下半身是黑布圍裙。
跟那個穿著民國襖裙一起來的男生,正好也穿著一件紫紅色的大褂,也就是相聲演員經常穿的那種。
這兩種服飾在時代感上是一致的,都是民國時期的穿著。
那個時候的服飾非常有特點,處於封建末尾,中西交融的時候。
所以在服飾上也能看到中西方結合的影子。
聽到伊誠的話,那個小姐姐被逗笑起來。
伊誠訕訕而笑,心想小姐姐笑得真好看。
小姐姐身邊的穿馬褂的男生不太高興。
心想你們眉來眼去的,當我不存在是吧?
小姐姐心想,這個男生真的可愛,連這麼基礎的知識都不知道。
一想到這裏,她心裏輕鬆不少。
詩詞大會考的是什麼?
明著考詩詞,實際考你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不管是曆史、經濟、農業、戰爭……還是建築服飾,這些都在大賽考核範圍之內。
如果連民國襖裙都不知道的話,這組選手恐怕是沒多大希望了。
“這個小夥子的說法也不算完全錯。”一個蒼老的聲音響了起來。
在伊誠和莫曉恬的身邊坐著一對年老的夫妻。
這一對穿著更正統。
老頭子穿著長馬褂,老婆子穿著一條旗袍。
也多虧了兩個人身材好,穿起來顯得人很精神。
仿佛就是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一樣。
伊誠從他們的臉上大概可以看出,這二位年輕時是何等的風姿綽約和玉樹臨風。
隻可惜啊……
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
可知誰願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來了又還
老人眼含笑意地看著伊誠,口齒清楚地說到,“說起來,中國古代的服飾基本上說漢服是沒錯的,漢,是用來區別其他名族服飾的。
從秦朝開始,一直到清之前的服飾都可以被稱做漢服。
清朝雖然廢除了漢服,但是在漢族的長期抵製鬥爭中,清朝廷也做出了一些讓步。
於是就有了所謂的【十從十不從】,服裝上從男不從女。
所以在女服上保留了漢服的主要特征。
這個一直延續到了民國時期。
而襖裙,本身就是漢服的一個分支。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民國襖裙也是漢服。”
“大爺,您可真棒!”
伊誠伸出手來握住他的。
“過獎過獎。”老頭子笑靨如花,露出一嘴潔白的假牙。
文學女神默不作聲地抱著雙手。
從剛才老爺子侃侃而談來看,如果他能年輕個幾十歲應該是個勁敵。
但是人的記憶這種東西呢,是會隨著衰老而逐漸退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