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錚前世生活的那個年代,電視屏幕上充斥著各種各種的綜藝節目,有土生土長的,也有舶來品,使得觀眾們眼花繚亂,有些節目能存在很長時間,有些節目則隻是曇花一現,但真人秀節目自誕生開始,就始終都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不斷吸引著廣大觀眾的眼球。
並且引起了觀眾們一浪又一浪的收視熱潮,從最早的野外生存型真人秀節目,到表演選秀類真人秀、職場專業類真人秀,以及生活服務型真人秀等等,無一不被人們關注與追捧,甚至超過了傳統的電視劇,成為了收視主力大軍。
真人秀節目雖然在中國興起的時間比較晚,可事實上在國外,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真人秀作為一種獨特的電視娛樂節目,就已經開始風靡全球。
無論在哪個國家,它都成為最有競爭力的收視率爭奪者,真人秀節目對電視產業,以及社會生活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並且通過不斷地發展自身來投觀眾所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
真人秀節目之所以這麼火,也是有原因的,首先真人秀節目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需求,隨著人們現代化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的緊張,日常生活的枯燥乏味,人們越發渴望一種非常規狀態的生活出現。
恰在此時,真人秀把“真實”與“虛擬”,以及“互動”作為主要的元素,將之結合協調在節目之中,為觀眾提供了一種趨於荒誕的真實環境,使得觀眾在收看時,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參與的積極性,滿足了他們對選手夢幻般的體驗的認同。
真人秀節目主要就是指,由沒有經過專業表演訓練的普通人,自願參加一種活動,參與者的行動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同時被紀錄下來,並製作成節目展示給電視觀眾,活動有明確目的,而且參與者要在製作者規定的情境中,按照既定的遊戲規則進行,具有故事化、情節化得特征。
其中嘴被大家所熟悉就是湘南廣電推出的《超級女聲》,這檔節目的推出,帶動了國內選秀節目的一個熱潮,並且一直延續至宋錚重生過來的那個年代。
《超級女聲》從最早的海選,到最後的選拔總冠軍,整個過程實時記錄,人們第一次跟隨參賽選手共同經曆選秀的心理曆程。
在《快樂女聲》節目中,每個超女都是有故事的人,這種個體的差異性與故事性,更加拉近了選手與觀眾的距離。
在評審人員的選擇上更加大眾化,采用了大眾評審,在大眾評審的選擇上,也更加靈活變動,有記者、觀眾報名、待選或淘汰超女等各種身份都出現,還包括獲勝選手。
這些設置被認為是讓年輕的女孩子在鏡頭麵前,麵臨人性弱點考驗。一般由於擔心選出的對手下一輪對自己不利,就會傾向選擇水平弱一些的一位,但當被問到選擇原因,超女們的反應就成為好看的戲劇。
通過選手在台上的某個細節,人們也能捕捉到其當時境況下的細微心思,從而對選手有更深刻的認識,而作出某種喜好判斷,甚至可能導致場外的投票發生顛覆性的結果。
這些人性的優勢與弱點的暴露,無疑深入到了觀眾的心理,滿足了人們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窺視需求。
而從電視本質來看,真人秀節目也符合電視的日常性與非日常性的特征。一方麵,在現代生活高節奏高效率下的觀眾,更加渴望了解同他們一樣在彼地同時生活著的人們的生存狀況,獲得一些日常經驗;另一方麵,他們也需要看到一些非日常、奇觀化的東西,真人秀節目恰好滿足人們日益求真的文化消費心理。
此外,真人秀節目也滿足了人們的參與需求,以往的電視節目,觀眾隻能夠通過熒屏來觀看電視節目,是很難參與互動的,雖然有很多節目都增加了互動環節,但真人秀節目是現階段觀眾參與度最高的電視節目。
在真人秀節目中,所呈現出的人物、環境、故事情節,並不是與觀眾無關的完成時態的東西。
對於觀眾來說,觀眾不再是僅僅進行收看的受眾,而是參與其中成為遊戲娛樂的主角。
生活化的故事,與人們日常生活經驗形成一種觀照,畢竟遊戲中的競爭,實際上也是現實生活中嚴酷競爭的再現,這些活生生的普通人的生活就像一麵鏡子,讓電視機前的人們看到了自己的日常行為和人性弱點,這有利於人類反省自己的行為,進而完善自身。
整個選拔過程,不再是單純的邀請的嘉賓評審對其進行裁決,其中采用了大眾評審團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可以對其進行選擇,大大加強了觀眾對節目的參與互動性。
這種強化互動參與性,使投票行動席卷全國,比賽的最後排名按照觀眾的投票決定,這就使得每期超女排名成為節目的關鍵點,使得眾粉絲積極為自己的偶像發信息。
這樣的結果是電信高興、企業高興、粉絲瘋狂,推波助瀾,並高.潮不斷,當然也真正滿足了人們對節目的參與需求。
另外,真人秀節目也滿足了人們的收視需求,真人秀節目是綜合娛樂節目的一種,與其他的娛樂節目不同的便是它以人為本的真實性,因此它被稱為“RealityTV”。
作為一種新的節目形態,真人秀是電視自身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打破了新聞、紀錄片等真實的電視節目與電視劇等虛擬的電視節目之間的界限,是紀實類節目和虛擬節目兩類節目的結合體。
但這種在虛擬情境下,對“真實“的追求與表現,正滿足了當今電視觀眾對真實的強力需求的趨勢。
真人秀節目不需要雇傭演員,正是不需要演員去演,完全是真實的表現,才達到了最好的收視效果。
真人秀節目的興起與整個時代的背景是密不可分的,這股來勢洶湧的真人秀浪潮,與後現代主義消費文化的興起、電視娛樂化商業趨勢的加強、人們對故事和遊戲情節的日常需要的滿足,以及普通人對實現明星夢想的渴望密切相連。
正是因為它迎合了人們的心理需求和文化消費需求,使得真人秀節目不斷地滿足著人們的收視需求。
再有就是真人秀節目擁有巨大的生存發展空間,真人秀電視節目具有真實與虛擬相結合的特征,真正活力在於它與日常生活的接近,隨著真人秀節目的發展,後世中國真人秀節目的形態越來越豐富,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也變得越來越小。
按照時間來分布,這類以選秀為主體的真人秀節目可以被分成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是2004年至2005年,以《超級女聲》的播出及走紅為標誌。
作為中國選秀節目中的第一個吃螃蟹者,《超級女聲》的誕生分別源於英國的《流行偶像》和美國的《美國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