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1 / 3)

前一天才飽受了《滿城盡帶黃金甲》視覺疲勞的觀眾們,現在也終於有機會可以安安靜靜的坐下來看一個完整的故事了,從電影一開始,觀眾們就看出了門道,也明白了這部電影名字的來由,老炮兒,說白了,就是一個作著的人。

燕京人都知道,老炮兒可不是個好詞兒,直白點就是“老流氓”、“地痞”、“混混兒”。老燕京胡同兒裏這路人物不少,每天就是晃蕩在街坊四鄰,一般人人看不透他們靠什麼營生。

同其他安分守己的老百姓相比比,大多數老炮兒同屬貧民階層,可不知為啥看這幫人似乎就活的有那麼股勁兒,說好聽了是“肆意”,不好聽了就是“混不吝”。

對一切好像都滿不在乎,但是正事兒上又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不欺負人,但是欺負我不行,你動我一下,我跟你拚了,有的時候用武力解決問題,但是又絕對遵守著“禍不及家人”、“不管多大事兒,不能進別人家抓人”等等規矩,表麵玩世不恭,在規矩裏出著格兒。

電影一開始時,老炮兒就展現出了他與眾不同的一麵,小偷偷東西這種事,很多人都在日常生活當中遇見過,但凡遇見了這種事,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明哲保身,畢竟事不關己,可老炮兒就非要管閑事。

先是喊住小偷,讓小偷把身份證拿起來給失主寄回,小偷威脅後,老炮兒非但不懼,還鎮定自若的震懾小偷,最後又放走了小偷。

老炮兒做了什麼?

為什麼這麼做?

這個場景有沒有其他含義?

這個場景其實非常重要,和重要劇情呼應,作為一個現在的普通人,麵對這種事,99%的人都會視而不見,唯恐避之不及。

一般的心路曆程都是:被偷了和我有什麼關係,我自己小心點就行了,小偷都是一幫人,別管閑事了,讓人知道了報複我,偷的好,這幫孫子有錢就欠,他被偷了我怎麼這麼高興呢。

有人站出來,就是勇氣,可誰有這個勇氣呢?

麵對社會底層的黑暗,自己家門口發生的事,大多數人都沒勇氣吱一聲,更別說阻止了!

道德模範們這時候肯定忍不住了,他們會有一個看似非常有理的質問:為什麼隻要求寄身份證,不把小偷抓住,為什麼不把錢要回來?

然後就是模範們的結論:老炮就是一混子,和這幫偷兒們是一路人,他同情小偷!

對這種肯定會存在的質疑,宋錚顯然是理都不願意例會的,因為電影反應的是真實的世界中“最可能發生的事”,而不是那些編出來的見義勇為和功夫片兒。

這就是真實世界中,一個普通人麵對這種犯罪,可能作出的最大限度的“正義”。

接下來就是騎車人問路,言語不敬,老炮兒損之,後又助之。

這個情節,直接反映出現陌生人間相互交往的規則缺失,說白了就是“無禮”,這個情節是和影片結尾的情節相呼應的。

父子之間的對待方式,完全不同,老炮兒是斥責和貶損,但最後還是開口相幫,老炮兒的兒子則是息事寧人。

看起來老炮兒是個事兒逼,他兒子更有包容性。其實這裏說的是一個城市的居民,對本地文化好的東西的堅持,而隨著時代發展這種堅持不見了,結果就是人與人間的衝突減少了,但文化、規矩、禮卻丟失了。

故事的中間還穿插了一個奇怪的道具一一鴕鳥。

很多人估計都要問,為什麼要在主線中穿插這麼一個情節?

首先,鴕鳥養在一個深宅大院中,看院子的人對大院的主人評價是“這位也是一角兒”,而後來這個主人回來有幾秒鍾的閃過,通過對話可以判斷出是個“錢權皆掌”的人物,能住在後海大院子裏的人非富即貴。

後來這隻鴕鳥跑到大街上了,恰逢老炮單刀赴會,一路同行,這兩個前後呼應的場景既有表麵意思,也有深刻映射。

表麵上富人養鴕鳥,後來鴕鳥跑了,其實映射的是社會的統治階級和底層百姓,百姓是鴕鳥,甘為魚肉,隻有抗爭了才能跑出牢籠,博取一線生機。

老炮兒和那些權錢人士的爪牙約架,不就像鴕鳥在街上奔逃,搏一線生機,搏一把嗎?

而當下絕大多數人,就是一隻隻鴕鳥,把頭埋在沙子裏,裝聽不見,裝看不見!

故事的最後,老炮兒麵對生命的威脅,還是要貪腐官員,這個情節是和最開始的小偷情節呼應的,作為一個堅守某些“規矩”的人,老炮兒的行為從一而終,不曾改變。

另一個方麵也反映出,作為一個普通人,能做的最多的也就是擁有揭發、檢舉這樣的勇氣了,把罪惡掀翻在地的事一個人是做不到的,不過,最起碼沒有退縮怯懦、沒有同流合汙。

還有最後冰麵上的場景,呈現在觀眾眼前的並不是一個好狠惡鬥的地痞流氓、不是一個生活的失敗者、不是一個普通的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