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1 / 3)

《非誠勿擾》劇組,宋錚帶著徐懷玉站在工作人員的身後,看著葛大爺和舒琪對戲,一個在一本正經的傷春悲秋,一個在一本正經的扯著鹹淡,宋錚看著,嘴角不自覺的上翹。

這種路數就對了,像《一九四二》那類悲愴的劇情片並非馮曉剛所長,回歸自己獨樹一幟的馮氏喜劇,這才算是回到了正確的軌道上。

在很多人的腦海中,馮曉剛就是賀歲檔的大贏家,就是票房的保障,就是搞笑的代名詞。然而自《夜宴》開始,馮曉剛突然放下了自己最擅長的東西,憋著一股子牛勁,非要讓人們看看他不一樣的一麵。

很多人都說馮小剛浮躁,其實也不盡然,那幾年中國的幾大導演都去爭著搶著拍古裝大片,結果換來的隻是屏幕上的刹那芳華,轉瞬即逝,口碑與票房完全不成正比。

去年的《一九四二》,馮曉剛又嚐試著朝史詩大片轉型,結果依然不好,觀眾根本就不買賬,看慣了馮曉剛的賀歲喜劇,他突然端上這麼一道深沉又莊重的大餐,人們吃壞肚子,也是在所難免。

有的時候,觀眾的心理就是這麼奇怪,你不變,大家說你墨守成規,不懂創新。你變,大家又說你偏離路線,丟失風格。

馮曉剛更是如此,在很多觀眾的心中,他一直都是那個善於抓拍小人物動人瞬間的平民導演,他的光彩出自平凡。

大概是經曆了兩次不如意之後,心思沉澱了下來,於是在宋錚提議之後,《非誠勿擾》應運而生了。

馮曉剛終於放下了一切,決定踏踏實實的拍電影,回到自己最為擅長的路數上麵來。

《非誠勿擾》雖然將故事從市井小民的平凡生活轉變成了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大都市現代人的追愛之旅,可故事的內核,依然是用平凡去折射這個社會的某一麵。

在故事中舒琪飾演了一個情癡,而葛大爺則飾演了一個想通過征婚找到真愛的海歸。期間他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幾經周折後,秦奮終遇傾心佳人梁笑笑。無奈,美人心有所屬。秦奮究竟如何逆流而上?幾番悲欣交集後,有誌者事竟成,秦奮終於帶著他的真愛開始一段全新征程。

故事平凡,卻能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之處,馮式幽默盡顯無遺,最簡單的,往往是最真實的。

中國的導演,卻很少有人能記住這一點。

生活,往往比電影更具戲劇性,但卻是真真正正的生活。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主打葛大爺的《非誠勿擾》中沿用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馮曉剛的京式喜劇套路。

前世《非誠勿擾》上映的時候,宋錚也是奔著馮曉剛獨有的京式喜劇去的,但是看下來卻感覺《非誠勿擾》和馮曉剛以往的馮氏喜劇有了個很大的轉變,甚至可以說,馮曉剛以往的京式喜劇套路被他自己給拋棄了。

長久以來,馮式喜劇都是以調侃味十足的燕京胡同搞笑來樹立自己的喜劇風格的,從比較早的《編輯部的故事》開始,到《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的三部代表作,都是沿用了地道的京式風味來打造喜劇風格的,哪怕是正劇風格的《北京人在紐約》、《一聲歎息》,也是講述地道的燕京人的故事,但正所謂成也燕京,敗也燕京,馮曉剛的燕京風格也一度局限了他的電影在中國南北市場上受寵程度的不平衡,尤其是他以往在劇本風格上過於仰仗王碩,將京式特有的痞子味道加進了自己的電影中。

一直到《大腕》的出現,馮曉剛才算是第一次將視野拓寬到了南方市場,乃至國際市場上,雖然香江大美女演員關之林和美國演員唐納德.薩塞蘭的加入是出於商業上的考慮,但事實證明,馮曉剛此舉是相當具有意義,並且在商業上是非常高瞻遠矚的,正因為馮曉剛並不僅僅滿足於做一位在商業上賣座的票房導演,因此,最終擺脫王碩風格,也成為一種大勢之下必然的結果。

當然了,第一次拋開王碩,回歸喜劇路線,陣痛期是在所難免的,從喜劇效果上來看,《非誠勿擾》隻能算是合格,喜劇的部分也大多集中在了電影開始的部分當中。

故事的開端是葛大爺扮演的三無海歸秦奮向範廚師扮演的大款出售自己的所謂發明一一紛擾終端機,其實說穿了就是一個圓柱型的鐵盒子,讓雙方可以在黑暗中猜拳決定輸贏,所謂的勝者為王,這樣簡單而又粗暴的裁決方式,似乎真的能夠有效避免所謂的糾紛。

這當然是非常兒戲的設定,但是喜劇的開始,往往就是從兒戲中開始的,大款範廚師花天價買了葛大爺兒戲似的發明,一下子變得不愁吃穿的葛大爺在物質生活滿足後,產生的必然空虛中決定以征婚的形式來為自己解決終身大事,於是打出了非誠勿擾的征婚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