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麻煩並不都是壞事(1 / 2)

潘瑾和凡似錦是為了城東工業園而來,到現在已經也好幾個禮拜了,居然一丁點的進展都沒有,哪怕他倆手持華夏新聞社的介紹信,但還是被諸多部門拒絕采訪,兩人能做的就是采訪了一些投資商和老百姓,可是很多都是一麵之辭,不少還是坊間傳聞,弄得潘瑾和凡似錦兩人很是喪氣。

據說其它幾路記者都有不同程度地進展,副主編在例會上還點名表揚了去內蒙包頭的那組人馬,隱晦地批評了還沒有任何成果的江北組和廣西組。凡似錦一個大男孩也沒有多少采訪經驗,再加上是個攝影記者,壓力都一股腦地轉嫁到了潘瑾的身上。

小丫頭已經愁了好幾天了,而且昨天她終於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打聽到一個消息——接下來李雲道可能要兼任城東工業園區的黨工委書記。

“看來你知道了?”李雲道笑了笑,“馬文華答應給我兩個月時間,現在還有不到一個月,下個月,城東工業園也管我的管轄範圍了。”

終於從李雲道口中確認了這個消息,小潘瑾最後的一點幻想也破滅了,一臉憂傷道:“要是你兼了這個城東工業園的黨工委書記,我的報道出去,會不會對你的事業產生負麵影響?”

李雲道笑著搖了搖頭:“這個世上,方法總比問題多。比如說你可以不發負麵的報道,比如說你可以在我上任前就把報道發出去,還有很多種辦法……”

小潘瑾哭喪著臉:“江州的政府部門一個比一個官僚,溝通特困難,一說是記者,都跟躲瘟疫似的。一個月下來,我這兒的進展實在是拿不出手,前幾天還被領導批評了。”

李雲道點頭道:“別說江州,江北的公務員估計都怕記者。前幾年窩案爆發,全國的媒體蜂擁而至,又因為這些報道,揪出了不少問題官員。所以現在江北的公務員看到記者都要繞著走,說是防火防賊防記者。”

小潘瑾托著下巴,憂傷道:“怪不得他們看到我們就像看到鬼一樣。都怪那個凡似錦,總喜歡耀武揚威地說自己是華新社的記者,覺得亮出招牌就顯得自己高人一等似的,那個蠢貨……”

手機響了響,李雲道拿起手機,打開微信看了看,隨即便給小潘瑾傳了一個文檔:“你看看這個,能不能讓你交差?”

小潘瑾將信將疑地打開文檔,先是皺眉,隨後浮現一抹微笑,之後越看越興奮,等放下手機,眼中都快要冒光了:“大叔,你太牛了,這篇文章是你自己寫的?”

李雲道笑著點了點頭:“畢竟馬上也要走馬上任了,不做些功課心裏沒底啊!基礎數據都是用這一個月的時間搜集的,隻是文章寫得比較中立客觀,我剛剛發給馬文華書記看過了,所以你可以全文照發。”

小潘瑾一聲歡呼,不過她也不是傻子,冷靜下來後看著李雲道:“會不會給你帶來一些麻煩?”

“麻煩自然會有一些,但並不是所有的麻煩都是壞事,有些麻煩,隻要解決了,或許還有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周後,華夏新聞社發表重磅深度報道:《“失落”的工業園區——三線城市中國式開發區的困境》,文章署名熊震東、潘瑾、凡似錦。潘瑾如願以償,潘、凡二人組受到了社委委員、總編輯的點名表揚,誇讚文件不僅切入點好,而且分析得相當透徹,筆力遒勁、點評老辣。潘瑾並沒有告訴凡似錦這篇文章其實出自那位年輕的副市長之手,觀點也無一不是李雲道的研究結論。這篇文章潘瑾從頭到尾讀了好多遍,不少經濟學術語她都是頭一回聽說,在網上搜索了很長時間,才知道什麼是古典經濟學理論、新製度經濟學理論以區位商理論,又用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模擬了多年發展模式下的問題和現狀。說實話,學新聞傳播出身的潘瑾也清楚自己根本寫不出這樣的東西,先不說自己不懂那些晦澀的經濟學理論,就算懂也沒有辦法像李雲道那般用深入淺出的比喻來闡述得如此通俗易懂。她敢肯定,如果李雲道不當警察、不做公務員,而是高校裏當一個大學老師,他一定是最受學生們歡迎的那個,尤其是女生。凡似錦很得意,因為得到了總編輯的表揚,沒有對文章作出絲毫貢獻的他仍然覺得是因為自己的支持,潘瑾同學才能寫出這麼好的文章,所以他也就理所當然地接受了領導的讚揚,而且還很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的的確確是做了貢獻的。

報道發表的當天晚上,江州官場便嗅到了一股不太尋常的味道。這幾年,江州人似乎早就習慣了這種自上而下的變革,敏感地一些地,便猜出有人在為城東工業園的重塑搭橋鋪路了。意見幾乎是一邊倒的,麵對一個炸藥包似的廢棄工業園,知根知底的江州本地官員是誰也不敢去接這個燙手山芋的。原本覺得李雲道作為公安廳副廳長、江州市副市長和公安局長,手中的權力已經頗為集中,如果再加上一個城東工業園,哪怕那是個幾乎廢棄的工業園,但是那也是跟一個區幾乎相當的體量,所以對於李雲道再兼管城東工業園的事情,很多人都是持保守態度的。但是華新社發展了這篇文章後,瞬間為李雲道清通了道路,就連馬文華也覺得不可思議,把這件事再次拿到常委會上討論時,幾乎是一邊倒的讚成意見。此時距離李雲道與馬文華的兩個月之約還有兩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