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功分析半天,覺得這個事情出現的主要原因還是錯誤的政績觀導致的,村裏的幹部自然可恨,為了利益,什麼招數都使出來了,這樣的幹部也不能稱之為幹部了,這樣的幹部就是一個商人,一個為了利益可以不擇手段的人,怎麼可能還稱的上幹部?而這樣的人最後卻是被弄到了村書記的位子,這說明鄉裏頭也是沒有什麼是非觀了。
陳功考慮到這裏,便是想以為題,來對全省的幹部進行一個培訓,讓大家形成一個正確的政績觀,那就是一切以人民為中心,隻有樹立這樣的政績觀,才能讓發展不失去方向,不會導致一些矛盾的出現。
搞新農村建設,還是要加大對農村的投入,而不是想著再讓農村的老百姓承擔代價,加強對資金的監管,不讓一些投機鑽營之徒從中坑國害民。
過了不到一個星期,市裏頭就把處理結果報到省裏來了,陳功看到後,倒是感覺他們的動作挺快的,而且處理的也比較到位,陳功便是比較滿意,就作了一個批示,指出隻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錯誤的政績觀在作祟,正確的政績觀應當以人民為中心,政績好不好,關鍵是有沒有考慮到人民的利益,一項工作,能不能得到省裏的認可,關鍵就是要看這項工作,對人民有利還是沒利,隻要是對人民有利的事情,就是一項成績,如果對人民不利,幹的再好也沒有用,這樣一來,那些什麼形象工程就都不要搞了,除了樹立自己的形象外,對人民可有什麼利益之處嗎?
陳功的批示下發到了各個地市和省直部門,引起了幹部們的大討論,各個地市與省直部門負責人紛紛表示,他們一定要按照省委指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絕對不能犯下這種錯誤。
為此,陳功還專門去了下麵的一個地市,視察他們的工作,了解下麵的情況。這個地市的主要領導同誌看到他來了,一時不敢讓他看什麼大項目大工程,而是想著法子讓陳功看到他們所搞的民生工程。
看到這些民生工程,陳功心裏頭挺滿意的,但是他在視察時卻是指出,他要求樹立的正確政績觀,其實就是一種換位思考,而不是說你搞了民生工程,就是正確的政績觀了,是為群眾利益考慮了,如果是那樣的話,事情就過於簡單了,打著民生工程旗號的工程未必就是符合群眾利益,真正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必須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群眾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群眾路線是我們最根本的路線,而群眾路線的根本就是要與群眾心連心,設身處地地為群眾著想,而一切麵子工程注定是不符合群眾利益的事情。
陳功把這個道理一講,市裏頭的領導就是連連點頭,表示同意,現在一些事情造成矛盾,就是沒有換位思考,總算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那樣的話,當然是雞對鴨講,沒有什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