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章 一場失敗的戰爭(1 / 2)

秦朗身體不禁一顫,“文化入侵”這四個字,讓他心頭一驚,甚至背上微微冒出了一些冷汗。蔡衍是一個智者,這是無庸質疑的事情,這也意味著他可能看到了一些普通人乃至上位置都不一定能看到的東西。

如今隨著時代地變遷,文明之間的碰撞已經不像以前了,在以往文明之間的碰撞,都是伴著刀光劍影和無數殺戮的,但是如今戰爭不再是主題旋律了,因為戰爭的掠奪雖然非常直接,但是可能造成雙輸的局麵,因此如今文明與文明,國家和國家的碰撞,都體現在經濟和文化的入侵和妥協上麵。

這些層麵地碰撞和入侵實在太複雜了,但秦朗知道蔡衍所說的絕對是真的,因為蔡衍不過寥寥幾句,就點出了當今社會的問題,蔡衍隨意說出了“食用油”、“牛奶”、“石油”等詞語,這些詞語就代表了華夏已經喪失了這些行業的定價權,明明這些東西都在國內銷售,但是定價的卻是別人。

看來蔡衍根本就不是一個讀死書的人,這老頭子可能是很少離開這裏,然而對國家和社會的情況卻依然十分理解,而且看得比很多人還透徹。這些年國家的確是經濟飛速發展了,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犧牲了很多寶貴的資源,犧甚至是以環境和人命為代價。然而即便是經濟到了如今這地步,我們也處處受製於人,單單是國外那些金融寡頭,每年就可以從華夏的上市公司分得巨額的紅利,這些甚至包括了我們的國有企業,比如幾個大型銀行上市的時候,國外資金得到的好處簡直難以想象。

經濟隻是一方麵,真正恐怖的是文明和文化的入侵。

這才是最可怕的!

正如蔡衍所說,我們的衣食住行似乎都在被全盤地西化,甚至連教育都是如此,曾經有一段時間,學外語被提到了一個難以想象的高度:

學外語竟然比學漢語的時間還多!以至於學生家長們甚至還要花費高額的學費讓學生從小去學外語。

這其實是很可笑的事情。

語言是什麼?語言就是一個文明的基石,是一種文化的基礎。而作為一個華夏人,在學別的語言上麵耗費的時間竟然比本土語言多,這還談什麼繼承本土文化,繼承千百年的文明呢?

而更怕的是,在學習別的文明時,我們毫不猶豫地丟掉了自己文明中最寶貴的東西,認為這些東西是附加在我們身上的枷鎖。

“我們的人,丟掉了‘謙讓’、‘仁慈’、‘友愛’等等,甚至我們華夏民族最基本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都給丟掉了,我們的很多人,已經變得唯利是圖。一個唯利是圖的民族,還有什麼希望?看看餐桌上的東西,還有幾樣東西可以讓人放心地食用。這便是文化入侵所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現在有幾個人還會去誦讀華夏的那些聖人文章,都忙著去看洋人打打殺殺、拯救地球和宇宙的漫畫電視去了,當真是悲哀啊!而最悲哀的莫過於,我們很難學到人家文明的精髓,卻見一些糟粕給引了進來。”蔡衍說完,又是一聲長歎。

原本,蔡衍也不是這樣多愁善感的人,或者是因為秦朗也算是半個儒教門徒的緣故,所以多了一些感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