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閑言碎語一向不少,但沒有一戶是看好明家的,即便聽她們如此奚落明秀,也沒人想著幫個腔。

近日明秀雖然也忙著開荒,但是上山采山貨的事情還是沒忘,路過村中人家,總是會聽見那一兩句碎語。

剛開始明秀確實是會生氣,但是聽得多了久而久之,也就不那麼氣了。

明秀前世畢竟是農科研究生,就算沒有多少實戰經驗,但是隻是改善兩畝地的土地質量,讓它們可以種植尋常蔬菜而已,這並不費多大的功夫,不多幾日便辦成了。

“咱們現在可以去收點菜蔬的種子了。”

再過一個月便可以開始種植,至於收貨的時候已經是深秋,會不會導致減產,這明秀並不擔心。

此時土包村的土地質量比明秀心裏想的要好得多,即便現在不施肥養土,也是可以種植一些常見的蔬菜的,隻是產量不會太好。

經過明秀的調理之後,這些土地跟尋常菜地已經沒有什麼分別。

明父與明母早在明秀做早期準備工作的時候就知道,知道如何養肥土地的法子的可能不是謝湛,而是他們的女兒。

不過兩人都是軟和性子,試探的問了幾句都被明秀給搪塞過去,他們也就不再多問了。

夫婦二人種地一輩子,自然會分辨土地的好壞,自然也知道,經過明秀調理的土地,已經不是荒地了。

雖然跟良田還有一段差距,但是今年冬日裏再修養一段,等明年明日種點豆子養養之後也就相差無幾了。

換而言之,可能他們一年便能夠將土地養好,這是多大的好事兒?

明父甚至有些後悔,早知道就相信女兒多開幾畝地了。

現在就算是想要加開也來不及,且不說他們是否能找到那麼多的肥料,就算是有,下個月明秀便打算在地裏種菜了,至少明母是要幫著的,若是再開地的話,家裏的壯勞力實在是不夠。

誰也沒想著要謝湛下地幹活的。

野地開出來,辦地契又是一樁難事。

原本明秀沒覺得有什麼困難的,畢竟衙門裏頭都說了,開出來的野地便是自己的,在開出之後一年之內辦地契也就是了。

因為開出野地不用交稅的緣故,所以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在開出來之後快一年,也就是過了交稅的日子之後再去辦,這樣又能省下一年的稅,雖然不多,但是對於尋常百姓而言,這麼多糧食甚至夠養活一口人的。

可明秀卻不這樣想。

她深知自家在土包村的情況,若是不盡快去將地契辦好,怕是不多幾日便有人上來強占了。

連已經是他們家的地,有地契的都能夠上門來搶,村裏人有什麼是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