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拉鏈門事件(1 / 1)

萬曆所謂的“風聞之語”指得是立太子的問題,也就是明代著名的“國本之爭”。

明代皇位繼承製度健全,萬曆朝怎麼會出問題呢?這是因為萬曆不喜歡他的長子朱常洛,而想立他所寵愛的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

萬曆不喜歡朱常洛母子,因為他們與一樁醜事聯係在一起。

萬曆九年(1581年)的一天,萬曆皇帝像以往一樣來到了慈聖太後的住處慈寧宮準備向他的母後請安,不巧的是聖皇太後因事不在慈寧宮中,慈寧宮的一名年僅17歲宮女王氏向19歲的萬曆獻茶,萬曆見這位宮女端莊秀美、姿色宜人一時衝動寵幸了她。

這件事情做得很不合適宜,時間是在向母後問安的時候,地點在母後宮中,人物是母後身邊的宮女,事件是淫事,所有要素均不符合儒家倫理道德。

明代講究禮義廉恥,對於飽讀聖賢之書的萬曆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失禮且令人感到羞愧的事,在他內心肯定不想讓人知道這件事。

然而王氏十分不給麵子,竟然暗結朱胎,懷了龍種,將皇帝這點隱私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令他十分難堪。

身邊美女如雲的萬曆怎麼會看上母後宮中的一個宮女,而且還有如此高的命中率?他是一時衝動,還是掉進了別人有意設計的陷阱?這位宮女是純屬被動,還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有意設計?

我們無法知道具體的細節,但我們可以想像,萬曆肯定對這個拉鏈門事件的女主角有所不滿。

萬曆的生母慈聖皇太後一直期待著皇長孫的誕生,對於這次兔子吃窩邊草的事件不僅不見怪,還十分欣喜,1582年6月,她要求萬曆承認此事,並封宮女王氏為恭妃,萬曆本想抵賴,於是太後拿出了太監所記內起居注,他隻好承認。

同年8月,被冊封升級的王恭妃不負眾望的產下了一個兒子,萬曆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1582年3月,年僅14歲鄭氏被選入宮被冊封為淑嬪,在以後的兩年裏鄭氏依靠她的美貌、聰明和豐富的文學、詩詞的各方麵的良好修養征服了皇帝,不久就被封為德妃,萬曆與鄭氏的感情是真正的愛情。

萬曆十四年(1586年),鄭氏為萬曆皇帝產下了他們的愛子朱常洵,萬曆大喜過望,打算晉封鄭德妃為地位僅次於皇後的皇貴妃。

而對於先前已為萬曆產下長子的恭妃王氏卻沒有得到這樣的待遇,於是宮中盛傳萬曆欲立與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並寫有信物交鄭貴妃保存。

按照明代“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極”的繼位製度。朱常洵是沒有機會超過他的哥哥朱常洛的,然而,一旦皇後去世,鄭貴妃可以升為皇後,這樣按照有嫡立嫡的法則,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立朱常洵為太子。

國嘴們相信萬曆晉封鄭德妃是為朱常洵接班輔路搭橋,於是紛紛上疏指責皇帝專寵鄭貴妃,要求按照理論和習慣應當先晉封產下皇長子朱常洛的生母恭妃王氏為皇貴妃,也有人直接要求“冊立東宮”。

對於言官的指責,萬曆十分生氣,他說冊封貴妃與立儲沒有關係,大臣不該把這兩件事聯係起來指責他(冊封貴妃,初非為東宮起見,科臣奈何訕朕)。

客觀地說,萬曆很可能有廢長立幼的想法,長子朱常洛是拉鏈門事件的產物,次子朱常洵則是真正的愛情的結晶,萬曆心中應該厚薄不均,群臣的批評並非完全是無理取鬧,但是在所有批評萬曆的大臣裏麵,動機是否都那麼單純,就很難說了。

如前所述,當時的文臣中,希望通過刺激皇帝使皇帝記住他們名字甚至希望通過皇帝一頓斥罵、痛打、貶謫而沽取清譽的人不在少數。

維護繼位祖製,在政治上永遠正確,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炒題,言官們當然不會放過。

萬曆自知理虧,以“元子嬰弱,少俟二、三年舉行”為辭,進行拖延和回避。然而群臣並不想拖延,要求早立皇長子為太子,要求讓皇長子出閣接受教育的奏章不斷。

如果說萬曆想廢長立幼有點理虧的話,那麼群臣逼迫萬曆立儲也沒有什麼道理,因為當時當時朱常洵才四歲,皇後還年輕,還有生子的可能,“立謫”的可能性還沒有喪失。

然而誰對誰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國嘴們願意拿此事做文章,對萬曆下嘴,萬曆因此處罰了很多大臣,然而大臣並不退縮,繼續“觸虎須、逆龍鱗”,萬曆也因此產生了逆反心理,大臣越要立儲,自己就越不立,決不向大臣們妥協,雙方你來我往,鬥得難解難分。從萬曆十年開始,爭論斷斷續續一直了十九年才暫告一段。

這個無聊的內耗牽扯了大量的精力,造成了君臣關係的緊張,於是他長期不上朝,實施“靜攝”,目的就是要消除群臣爭吵的機會和話題。萬曆“不朝”由此而來。

在明朝末年,此事又被東林黨搬弄出來,以此為原材料製造出“《續憂危竑議》妖書案”、“梃擊案”,淪為黨派鬥爭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