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妃殞命(2 / 2)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真有遺詔,為什麼不光明正大宣布,讓所有人都知道,為何隻告訴大妃一人,以至以她在臨死前得不到任何人的幫助?

這個問題很關鍵!

關鍵的問題是遺詔中的繼承人是年少的多爾袞。

眾所周知,努爾哈赤的兒子眾多,如七狼八虎,個個都對汗位垂涎三尺,如果當眾宣布廢長立幼,家中的幾個大兒子得知,定會心存不滿,尤其是作為輔政大臣的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這四大貝勒,極有可能發動政變,自己死在外頭,無力彈壓,明朝的靖難之役很可能會在後金上演,這是努爾哈赤最不願意看到的。

因此,努爾哈赤很可能本來打算親自回到沈陽,當眾宣布自己的決定,沒想到病來如山倒,他沒有時間將多爾袞扶上馬,更不可能送上一程,隻好臨時決定讓大妃前來,當麵告之。

考慮到上述不安定因素,為了大妃的安全,努爾哈赤將明旨改為密詔,意圖先密而不發,等到大妃回到沈陽,再當眾宣示自己的遺詔,這樣有意見的人就來不及準備鬧事,既可以讓多爾袞迅速繼位,又可以避免動亂發生。

努爾哈赤沒想到他的幾個兒子早己準備多年,就等這一天了。

他們對詔見大妃的目的心知肚明,因此,大妃一上岸,就在第一時間逼她殉葬,根本不給她公布密詔的機會。

努爾哈赤機關算盡,反誤了烏卿卿性命。

也許有人會問,既便努爾哈赤有密詔,那密詔的內容為什麼是多爾袞繼位而不是其他大兒子呢?

答案是,如果是四大貝勒中的任何一人的話,努爾哈赤都沒有必要采用密詔,也沒有必要通過大妃來轉達。因為這幾個成年的兒子完全有能力自己控製局麵,隻有15歲的多爾袞,還是個孩子,無法對付年富力強的眾多兄長,所以讓他的母親代他來處理此事。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跡象可以看出努爾哈赤垂青年少的多爾袞。

努爾哈赤晚年十分寵愛烏拉那拉氏,並愛屋及烏,對她所生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也十分寵愛。

努爾哈赤1615年組建滿州八旗時,眾多年富力強、驍勇善戰的兒子都沒有分到一旗部眾,而作為第十二子的阿濟格卻意外分到了正白旗,此時他隻有10歲,還沒有上過戰場。更不可思議的是,後來年僅三歲的多鐸也分到了鑲白旗。

多爾袞雖然沒有分到旗眾,但其實更受寵愛,因為努爾哈赤多次表示,自己親自掌握的兩黃旗將來要拔給多爾袞。這意味著多爾袞將來要繼承努爾哈赤的事業,接班的意圖己經初現端倪。

努爾哈赤在廢了太子褚英之後,改為八大貝勒輔政的製度,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都名列其中,這三人都是孩子,有的剛剛會擦屁股,連自己都照顧不好,談何“輔政”?而其它眾多能幹的兒子卻被排除在外。

努爾哈赤這麼做,很明顯,是要栽培兄弟三人。

在其他兒子看來,努爾哈赤何止是偏心,他的心簡直是轉了好幾圈,都快歪到天上了。

溺愛就是禍害。

正是努爾哈赤對烏拉那拉氏一家的偏向,才招致了眾怒,以至於努爾哈赤死後,烏拉那拉氏被害死,卻沒有一人站出來說話,而努爾哈赤召見烏拉那拉氏的意圖也被輕易看破。

人亡政息,人走茶涼,人死如吹燈。

一個人再牛,活得時候可以生殺予奪,不可一世,死了以後,也就是一堆肉,連自己妻兒的性命都保不了。

秦始皇如此,朱元璋如此,努爾哈赤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