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1 / 2)

誅殺魏忠賢隻是萬裏長征第一步。

崇禎要辭舊迎新,東林黨要報仇雪恨,一場政治清算再所難免。

拔出蘿卜帶出泥,魏忠賢這個大個蘿卜底下連須子帶泥土足足有一大團。

須子是有血緣關係和姻親關係的人。

泥土是政治上的親信和朋友,也就是所謂的“閹黨”。

崇禎首先斬斷了須子:

客氏被押赴浣衣局亂棍打死。

客氏之子侯國興及魏忠賢侄子魏良卿被處死。

客氏之兄客光先、之侄客璠等發配充軍。

崔呈秀父事忠賢,是魏忠賢最得力的盟友,因此也被列入第一批重點清除的對象。

魏忠賢死後不久,丁憂在家的崔呈秀被削籍,後崇禎又下令抓捕,崔呈秀自知難逃一死,於是在家中與寵妾蕭靈犀擺了一桌“送終宴”,痛飲之後上吊自殺,上演了一出霸王別姬的好戲。

自殺並不能逃避處分,不久之後,崇禎頒布了魏忠賢、客氏和崔呈秀的罪名,並將他們開棺戮屍,斬首示眾。

斬斷了須子之後,下一步就是清洗那些依附在魏忠賢身上的泥土。具體的做法是“廣泛撒網,重點逮魚”。

天啟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崇禎頒旨,命內閣及部院大臣定閹黨逆案,對閹黨成員進行一次普查,重點是對“五虎”“五彪”等魏忠賢的親信進行處理。

魏忠賢是反對東林起家的,他身邊的“泥土”大都是東林黨的對手,因此崇禎清除魏忠賢周圍的“泥土”的同時,也簡接為東林黨報了仇,雙方具有共同的利益。

為了做好清除閹黨的工作,崇禎起用了一批被罷斥的東林黨人,於是雙方聯合起來,對魏忠賢集團進行清洗。

天啟年間製定的《三朝要典》就像是一個緊箍咒罩在東林黨的頭上,東林黨人上台後,第一件事就是為自己洗涮罪名,進行翻案。

然而《三朝要典》是天啟欽定的史書,書中還有禦製序,想要毀掉就等於否定了先皇的結論,因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崇禎元年起,朝臣圍繞著《三朝要典》的存廢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崇禎最初對銷毀《三朝要典》持審慎態度,隨著越來越多與魏忠賢有關係的人被揭發,崇禎感到有必要進行一次大換血,這樣就與《三朝要典》存在廣泛的矛盾。

崇禎在落實一朝天子一朝臣方麵的誌向越來越大,他的目標不再是“拔出蘿卜帶出泥”,而是要將這棵蘿卜連同他周圍的泥土一同鏟去。

五月,崇禎下令銷毀《三朝要典》,並對相關史書進行了修改,為“欽定閹黨逆案”掃清障礙。

崇禎元年上半年,“閹黨”人物楊維垣、李恒茂、楊所修、田景新、孫之獬、阮大铖、徐召吉、張納、李蕃、賈繼春、霍維華等先後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