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1 / 2)

陳奇瑜下獄後,崇禎終於順應群眾的呼聲,啟用洪承疇接任五省總督。不過呼聲高的不見得就行,後來的事實證明,作為一個普通文人,洪承疇在軍事上也是一個大棒槌,局麵在他的手上將會進一步惡化。

民軍走出車箱峽以後,原形畢露,在陝西、甘肅一帶大事攻掠,朝廷下令調動各人馬入陝圍剿,可是還沒等官軍入陝,民軍說走就走,又開始風風火火闖九州了。

崇禎七年冬,民軍陸續撤出陝西,分別開往山西、湖廣、河南,不久又三江並流,全都彙入了河南。

民軍此次進入河南,聲勢非常浩大,人數達幾十萬之多,所過之處都會踩踏出一個五、六裏寬的大路。

為了對付日益壯大的民軍,崇禎和兵部、戶部諸臣製定了一個龐大的增兵增餉方案,打算在六個月內結束這場己經長達七年的變亂。

這個方案計劃從四麵八方抽調士兵七萬五千人,馬一萬五千匹,餉銀七十七萬兩。其中包括二千關寧鐵騎和三千土司兵,這是明朝可以動員的最大兵力和財力,可以說是動用了大明的家底。此時崇禎己經下定決心,要勒緊褲腰帶,畢其功於一役。

然而民軍不會呆在河南等著官軍來圍剿,還沒等官軍開到河南,民軍就先發製人,給了崇禎當頭一棒。

崇禎八年正月,民軍掃地王、八大王、太平王等部從河南進入安徽,逼進鳳陽。

此時正趕上過年,到處張燈結彩,一派歡樂祥和的氣氛,家家戶戶都準備了好酒好肉,勞累了一年的人們,正享受著有吃有喝,不用幹活的好日子。

每逢佳節倍思親,別人的歡樂能夠放大自己的痛苦。民軍長年亡命天涯,孤苦零丁,饑一頓飽一頓的,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因為新年的到來得到改善,他們不想在饑寒交迫中度過新年,他們也想進城過年,分享一下普通人的幸福生活,但是沒人會給民軍發邀請函,於是他們隻好當一回不速之客,通過武力實現“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目標。

正月十一日,民軍掃地王等部攻打穎州,在這場戰役中,八十五歲的前任兵部尚書張鶴鳴被俘。

張鶴鳴是天啟初年的風雲人物,當年熊、王之爭時,他支持王化貞並懷疑熊廷弼有通敵的嫌疑,與熊廷弼掐得不可開交,後因廣寧之敗被彈劾下台。魏忠賢當政時期,張鶴鳴複出為南京兵部尚書,崇禎初年處理閹黨時,張鶴鳴被視為魏忠賢集團的人,被清理出局。

張鶴鳴雖然被崇禎處分,但是仍然忠於大明,民軍攻打穎州時,張鶴鳴和二弟張鶴騰、三弟張鶴齡組織鄉紳,招募士兵,拚死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城破被俘。

民軍將張鶴鳴倒掛在樹上,用亂箭射死,張鶴鳴的兒子張大同不忍見父親慘死,扒在張鶴鳴的屍體上被殺,張鶴騰、張鶴齡以及一百多名鄉紳同時被殺。

攻克穎州之後,民軍乘勢進攻鳳陽。

鳳陽雖然號稱中都,但是考慮到風水的因素,並沒有在鳳陽外圍修建城牆,因此鳳陽城是易攻難守。

正月十五,民軍攻陷鳳陽,一番燒殺擄掠之後,不知是臨時起意還是蓄謀己久,民軍打出了“古元真龍皇帝”的旗幟,並進入紫禁城,焚燒了皇陵享殿,朱元璋少年時代出家當和尚的龍興寺也被焚毀。

皇陵被焚的消息傳入京城,舉國震動。

明朝皇帝有一個習慣,每當災禍發生,他們就會認為是自己失德,上天才會降下災禍,因此他們都要進行反思,檢討自己的失德之處。

崇禎收到民軍送給他的這個“新年大禮”之後,悲憤不己,他先是穿上素服,去太廟向列祖列宗哭告,後來又下罪己詔,自我檢討,承認各種錯誤“責實在朕”。

在詔書中,他表示要與將士同甘共苦,宣稱在生活上減少開支,吃飯穿衣之類都簡單從事,以此來激烈將士為國效命。

自我檢討的同時,他也不忘檢討別人。崇禎認為,國家出現問題,與大臣們無能,不盡心盡力有密切的關係,因此他讓朝臣們也都穿上素服,進行反省。反省以後還要問責,作為事件的責任人,鳳陽巡撫楊一鵬被處死、巡按吳振纓被遣戍,鎮守太監楊澤畏罪自殺。

過分刺激對手就是給自己找麻煩。民軍反態畢露,公開挑戰皇權,也給自己帶來了瘋狂的報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