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錦州傳來了第一次炮聲,皇太極知道祖大壽己經順利進入錦州,按照事先的約定,初三、初四兩天內應該還會有第二次炮聲,這是祖大壽起事成功的信號。
初三,沒有聽到炮聲。
初四,還沒有聽到炮聲。
皇太極心裏犯起了嘀咕,難道祖大壽變褂了?
正狐疑間,祖大壽的信使到了。
祖大壽派人傳話說,他前日帶人太少是個錯誤,錦州新兵甚多,所以原計劃一時難以實現,隻能慢慢想辦法了。
初九,祖大壽又派人送信給皇太極,再次說明計劃難以實現,並詳細解釋了計劃難以實現的原因。
除了上次提到的所帶心腹之人太少、新近調集錦州由丘巡撫統領之兵太多、以及丘巡撫對他頗有疑心等理由外,他還提到了大淩河陷落時,有三人越城逃到了錦州,丘巡撫從他們口中得知了大淩河之事,對祖大壽就更加懷疑了。
由於上述原因,祖大壽認為自己目前必須潛伏下來。
在潛伏期內,他建議停止聯係一年,因為信使有被捕的危險,一旦信使被捕,後果很嚴重。等到一年以後,邱巡撫的疑心消除了,雙方再恢複聯係,共圖約定之事。
祖大壽還在來信中要求皇太極善待留在後金的子侄以及投降後金的大淩河士卒。
祖大壽的來信,打消了皇太極心中的疑慮,祖大壽雖然沒有兌現諾言,但是他並沒有變褂,他所解釋的理由都是可信的,皇太極本來就沒有進攻錦州的計劃,招降祖大壽的目的事實上己經實現,他可以接受祖大壽的建議。
於是皇太極給祖大壽寫了一封回信,信中說,我本來想在這裏等你的好消息,無奈糧草不濟,難以久留。因此先帶著大淩河各官,暫時回沈陽,牧養馬匹,整飭器械,等候你的信息。至於你的計劃是否能成功,就不必多說了。希望你早日回信,以實現我的願望,你的子弟,我一定會善待他們的,你就放心吧。
發出這封信後,皇太極班師回到沈陽,雙方暫時不再進行聯係。
關於祖大壽大淩河投降後金是真降還是假降,人們有不同看法。我個人認為,祖大壽投降有被迫的一麵,但決不是假降,因為他有很多行為超過了假降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殺何可綱取信於後金。事實上何可綱並不能阻止投降,如果何可綱反對投降,將其抓捕就可以了,也可以將他交給後金處理,沒有必要殺他,更沒有必要將其困綁帶到後金將領前殺害。而明軍第四次援救大淩河的統帥張春被俘後,同樣寧死不降,後金並沒有殺他。
二是從他與皇太極商量奪取錦州的細節看,如果是詐降,沒有必要做出如此細密的安排。
三是他回到錦州後,並沒有提到自己的假降,而是按照他與皇太極商量的理由入城,入城後也按照事先約定的暗號放炮。
四是當他發現無法奪取錦州時在第一時間向皇太極通報解釋,並許諾從長計議。
五是雖然他沒有實現承諾,並沒有影響到他留在後金的子侄受到皇太極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