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蛟龍出海(1 / 2)

在人治社會,整頓並不需要選舉議員,召開代表大會,進行立法,建章健製,隻需要從人事上著手即可。

看到時機逐漸成熟,明政府任命黃龍為皮島總兵官,此舉變相剝奪了劉興治對皮島的實際控製權。

崇禎四年(1631)年三月,劉興治被皮島舊將張燾和沈世魁所殺,劉興治的家人和他手下數百女真人親兵也被全部屠殺。

關於劉興治被殺的過程,各種史書記載大體相同,但又缺乏細節和內幕。

雖然沒有證據顯示黃龍參與了此事,但是劉興治的死因與黃龍被任命為總兵官有直接關係。

黃龍的到來使劉興治感到了壓力,他控製皮島,在明、金之間騎牆的政策無法實施,而他本人也擔心將來會受到清算,前途黯淡。因此他必須采取果斷措施,鏟除異己,排除阻力,加強對皮島的控製,以便隨時根據形勢的變化采取下一步行動。

島內以張燾和沈世魁為代表的毛文龍舊將與親女真的劉興治的關係就像油、水一樣難以融合,他們一直在琢磨研究劉興治,因此當劉興治開始找碴收拾他們的時候,他們輕易看破劉興治的意圖,並采取以快打慢的策略,迅速進行反擊。

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他們“乘夜突入興治宅,仍縱火鼓噪,殺降達無遺類。”

劉興治死了,沒有利用價值了,屢次海誓山盟的皇太極露出了本來麵目,將留在後金的劉氏兄弟子侄全部殺死。

劉氏兄弟有民族大義,事易時移,環境變化,他們又貪戀權位,他們有舍生忘死回歸故國的壯舉,也有為權利明爭暗鬥的陰暗麵,最終以悲劇收場,遭明、金兩朝分別殺害。

對此我不想發表任何評論!

隻是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詩。

《夢李白》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誌。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這首詩似乎能夠表達我想說的話。

劉興治死了,黃龍來了,皮島的亂相似乎可以結束了,然而“水深波浪闊”,又一條“蛟龍”浮出水麵,一場更大的變亂即將發生。

這條“蛟龍”就是明末第一漢奸——孔有德。

孔有德,鐵嶺礦工出身,後投效毛文龍,與尚可喜被稱為“山東三礦徒”,因驍勇善戰,被毛文龍視為親信,毛文龍被殺後,孔有德無所歸依,在皮島亂相叢生的時候,他毅然離去,轉投登萊巡撫孫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