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1 / 2)

崇禎十三年上半年,官軍主力雲集湖廣一帶,連續打敗民軍,羅汝才、惠登相打算受撫,因張獻忠阻撓作罷。

此時左良玉托病不出,楊嗣昌明知他得的是政治病,但是為了繼續驅使他,隻得好言相勸,主動給他找台階下。

他在給左良玉的信中說:“你引兵西還,是因為缺少糧食,軍隊難以進駐,不得己而為之的吧?”

然而左良玉並不想從台階上下來,任憑楊嗣昌好言相勸,或是拿皇帝說事,他都不為所動,仍然高臥竹山一帶,不肯入山搜剿,張獻忠乘機率殘部從山間小路偷偷返回湖北興山、房縣地區。

七月,監軍孔貞會等再次大敗羅汝才等人於豐邑坪,混世王、小秦王、整十萬、惠登相、王光恩相繼投降,羅汝才率殘兵敗將與張獻忠彙合。

兩人商議後認為官軍主力雲集湖北,必須進行戰略轉移,才能擺脫困境,於是兩人率部向官軍力量薄弱的四川開進。

楊嗣昌坐船追入四川,他命令諸軍利用四川東部的險要地勢,將民軍包圍殲滅。

然而由於協同圍剿的陝西總督鄭崇儉和他手下大將賀人龍、李國奇擅自撤回陝西,民軍在四川東部的大昌縣附近的土地嶺打敗前來追趕的官軍張應元、汪雲鳳部,扭轉了頹勢。

接著張、羅聯軍在四川避實擊虛,大打運動戰,在前有川兵堵截,後有秦兵追擊的情況下,風大爬山坡,水涼趟大河,一路克捷,攻破一係列小州小縣。

楊嗣昌氣急敗壞,將失敗歸罪於四川和陝西官兵無能,他向崇禎彙報說:“四川官兵行軍沒有哨探,駐紮沒有營壘,迷迷糊糊就像是平時散步,甩著膀子邀遊,穩步走入敵人的包圍圈中”。而陝西官軍也“不提防敵人倒打一耙,先勝後敗,得不償失”。

朝廷於是將四川巡撫邵捷春革職逮問,下獄論死,監軍道廖大亨接任,陝西總督鄭崇儉也被革職,由丁啟睿接任。

為統一事權,楊嗣昌提拔廢將猛如虎為總統,以左良玉手下偏將張應元為副總統,統一指揮各部官軍追剿。

猛如虎人如其名,堅決執行楊嗣昌的尾隨戰術,對民軍猛追不舍。

張獻忠、羅汝才繼續采取“以走致敵”的戰術,在川西與官兵玩起了捉迷藏,半年之內牽著官軍的鼻子跑遍地了大半個四川,追剿的官軍疲於奔命,苦不堪言。

軍中流言:“想殺我左鎮,跑殺我猛鎮”,意思是說左良玉按兵不動讓他羨慕得要死,而猛如虎讓他們跑得快要累死了。

與官軍的狼狽形成鮮明的對比,民軍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張獻忠即興賦詩一首:

前有邵巡撫,

常來團轉舞。

後有廖參軍,

不戰隨我行。

好個楊閣部,

離我三天路。

此詩表現出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不讓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