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就到了一九七零年。
在這四年時間裏,王鑫的確做到了以一己之力,推動世界科技發展。
鑫華醫藥綜合研究所那邊。
因為有王鑫那些資料,以及王鑫時不時指點那些研究員正確方向的原因,在短短四年之內就順利研究出近百種藥物。
其中有四種相對重要的藥物都是王鑫製作出來的。
這近百種藥物的出現,可以說是大大的提升了世界人民的平均壽命,也大大的推進了世界醫藥發展的進程。
就連鑫華綜合醫藥研究所也被評定為國際頂級醫藥研究所,位列世界十大頂級醫藥研究所之一。
可以說,這真的是無上的榮耀了。
人家其他國家九大頂級醫藥研究所,哪個不是存在了幾十上百年的時間?
哪像他們,短短四年之內,從無到有的從一個私人研究所變成國際頂級研究所。
這放在以往,根本是不敢想象的。
不過,王鑫的確做到了。
除了研究所這邊,工廠,特別是工廠綜合研究院那邊的成果,帶來的影響更大。
四年時間裏其他各方麵的機械改進,這個就不多說了,說了大家也聽不懂。
最大的變化在於手機及筆記本電腦的出現,當然了,與這些相配應的網絡自然也是同步出現了。
除此之外,各種便民的電器產品也都陸陸續續的推出。
這四年時間裏,王鑫基本把港島這邊的民用電器,推進到了原本世界二十一世紀初的水平。
相較於上麵兩方麵的成就,王鑫在小說方麵的成就,真的是不值一提了。
最多隻能算是小有名聲,遠達不到金庸的那種名聲,隻是在小範圍的圈子裏稍微有些名聲罷了。
不過王鑫也不在意,他寫小說本就是自娛自樂,能有些許人看已經相當開心了,至少也不孤單。
這四年時間裏,王鑫自己雖然幾乎不怎麼出風頭,甚至也從來不接受采訪,但是他創建起來的那些企業工廠,的確在整個國際市場上麵攪風攪雨。
同時,也給他積累下了諾大財富,資產早已過了百億之數,而且還是以美元為計。
不過,這百億資產當中的大部分,是靠醫藥研究所裏麵研究出來的各種新藥專利的轉讓費堆積起來的。
想想看,一種新藥的專利轉讓費基本都不會低於三千萬美元,有些用戶比較廣的藥,五千到八千萬美元不過尋常,甚至過億都是有可能的。
而王鑫他們那個研究所四年總共出了百餘種藥物,就算每種藥物隻賣最低價三千萬美元,那也有三四十億的轉讓費了,更何況,很多藥物專利轉讓費並不隻賣三千萬。
所以積累出來的百億資產,絕大多數還是靠醫藥研究所。
至於工廠那邊,雖然生產出來的東西的確新穎並且受人歡迎,但是王鑫為了盡量占據市場,把利潤定的相對較低,基本也就比成本價高個一兩成的樣子,所以實際利潤並不高。
更多的收益還是來自於工廠綜合研究院那邊的技術授權費。
這麼說吧,王鑫的百億資產裏麵大概有六十億的資產是來自於醫藥的專利轉讓費,還有三十七八億資產是來源於工廠綜合研究院那邊的技術授權費,隻有寥寥幾億才是真正的靠工廠公司之類的東西,實打實賺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