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不能做,但是還有一些事情卻是可以做的,陳俞安心中那個醞釀許久卻遲遲沒能下定決心的想法又冒了出來,或許真的可以試試。
不知道幾點,陳俞安才沉沉睡去,沒睡多久就又被鬧鍾吵了起來,忍著倦意起床洗漱出門,到了學校,教室裏同樣在討論著這件事兒。
今早上的第一節課是語文課,王偉走進教室的時候,明顯能感覺到同學們看向他的目光和往日有所不同,有幾個同學傻乎乎的笑著,原因麼自然是他的名字。
他緩步走到講台中間,將教案本放好,環視一圈,醞釀了一會兒情緒,然後道,“我知道你們笑什麼,實話我很榮幸,我很榮幸能和英雄一個名字……”笑聲頓時停住了,就算再遲鈍的學生也沒辦法在這種情況下笑出聲來,更何況有幾道憤怒的目光依舊盯上了他們,再笑下去一會兒怕是要挨打了。
“……發生這樣的事情,大家都很憤怒,我們中國人都很憤怒,但是光靠憤怒解決不了問題,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好好教書,你們好好學習,這樣才能拉近和美國的差距……好了,現在上課。”王偉翻開了教案本。
大家也將課本翻到今要學習的那一頁,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陳俞安總覺得這節課同學們聽得格外認真。
今上課的老師們多多少少都聊到了這個話題,大家的看法和王偉一致,或許這就是中國日後能發展如此迅速的原因吧,一個國家隻要能認清差距、務實發展,總不會落後太久的。
晚上回家上網,網上依舊是一片憤怒,經過一個白的緩和,陳俞安終於能稍微冷靜下來了,他重新打開文檔,準備撰寫文章。
民眾的憤怒他無法平息,他也不想讓這種憤怒平息,但是他卻可以稍微減緩一些網友們的擔憂,未來會發生什麼不能透露,卻可以從過去的事情裏找到些許安慰。
在這篇文章裏,他沒有一開始就王偉和8119的事兒,而是起了一部可能沒有多少人看過的,“清末民初,有個奇人叫陸士諤,他一邊行醫(曾是魔都十大名醫之一)一邊寫作,他一生創作了一百多部,其中最有名的是《新上海》,幾年前被魔都古籍出版社列為十大古典社會譴責之一,和《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名著並列。”
“不過我更喜歡的倒是另一本書,他在1910年創作的《新中國》,在那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陸士諤用自己筆為我們製造了一個奇幻的夢境,描寫了百年後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現在是001年,距離書中所幻想百年後的中國已經很近了,我先節選幾段《新中國》的原文,大家看看陸先生幻想的新中國和現在是否一樣,究竟有多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