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月,感覺時間就過得非常快,不知不覺就到年底會考的時間了,陳俞安順利通過了會考,物理化學和生物拿到了,其它幾乎都是A。
其實對於會考來,AB沒有任何區別,都隻是獲得高考的資格而已,最多也就高中畢業證上好看點而已,而且高中畢業證這玩意兒對他們這些重點高中的學生來大都是一輩子壓箱底的東西罷了。
會考剛剛結束,學校就迫不及待的開始了文理分班,不肯浪費那怕一的時間,陳俞安自然選擇了文科班,而於江峰選擇了理科班。
陳俞安的班主任換成了王偉,王偉心裏樂開了花,距離高考還有一年多時間,一個重點大學的名額就到手了;張全斌先是鬱悶了會兒,旋即又開心起來,雖然走了陳俞安,但慕意卻轉到了他的班上,清北穩了。
安排座位的時候,陳俞安照舊故意往後調了調,王偉也假裝沒看見,他愛怎麼滴就怎麼滴吧,陳俞安再次得到了倒數第二排靠窗戶的位置。
隻是等安排完座位之後,王偉拉著他問了下今年暑假的打算,問他還會不會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可惜這次陳俞安要去美國,估計是沒時間參加比賽了,讓王偉遺憾不已;付星也是一樣的感覺,好在陳俞安依舊不斷給《萌芽》供稿,倒也勉強能夠接受。
換了新的班級,老師和同學都換了不少,許多新的同學都對陳俞安很是好奇,那些新老師也喜歡時常將他叫起來回答問題,想看看這個傳中的才少年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次兩次還好些,次數多了陳俞安就有點扛不住了,他上課可沒有認真聽講,都在下麵忙活自己的事兒,老是被打擾感覺可不怎麼好。
於是乎,在地理老師讓他起來回答和中國一衣帶水的國家有那幾個的時候,他終於沒有按照地理課本上的知識回答,開始自由發揮了。
“嚴格來,和中國一衣帶水的國家隻有RB一個!”一衣帶水是指一水相隔,如同衣帶一般狹窄,用來比喻隔水相望,距離很近,要是單從這個意思理解,和中國一衣帶水的國家有好幾個,比如RB,比如菲律賓等等。
但是如果深究“一衣帶水”這個成語的來曆,那可就有意思了;不等地理老師指出錯誤,陳俞安接著補充道,“《中日聯合聲明》的第一句話就是: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這個詞乍一聽似乎是好詞,但是看看這個成語的出處以及它在曆史上的幾次應用,就會發現這個詞別有一番含義。”
“隋文帝即將一統下的時候,南邊的陳國祈求和平,隋文帝對仆射高穎:我為百姓父母,其可限一衣帶水而拯之乎?就是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怎麼能因為有一條衣帶般的長江隔著,而不拯救江南的百姓呢?隨發起大軍滅亡南陳。”
“其後,到了五代,後晉將領揮矛南指,‘豈有一衣帶水,縱賊如此?’,遂敗梁師;五代之後是北宋,潘美率領數萬大軍南渡長江,‘期於必勝,豈限此一衣帶水而不徑度乎?’,遂破南唐;每次都是完了一衣帶水四個字,就滅了對方;考慮到中日兩國的曆史,一衣帶水這四個字值得深思啊,可不能隨便用到其它國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