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時刻準備著(1 / 2)

周若若對此也是疑問重重。王如如解釋道:“王老師,其實我入職的第一天,就開始琢磨這些事情了,我原本隻是抱著一種學習的心態去做的,可沒想到,現在真的派上了用場。我當時就假想,假設我被任命為總經理,我如何組建團隊,如何開辟市場,如何維持公司運營……”

這時,王老師明白了,原來王如如早就為這一天做好了準備,她心中一開始便有著常人不及的夢想,而這一點,或許正是她和別人最大的不同點。

雖然是在車上,可是王老師依然將王如如的方案拿過來仔細看,看後他不禁拍手叫絕,周若若也很認真地看。王老師畢竟年紀大了,眼神不好使,看了一會兒眼睛便有些發酸發麻,他便讓王如如讀給他聽。王如如不敢怠慢,條分縷析地解釋給王老師聽。王老師聽後很滿意,他覺得王如如的方案充滿了自己的特色,和華林的總體方方針沒有出入,但卻避免了很多華林的漏洞。王老師暗自佩服年輕的王如如,他更加堅信皇天不負有心人。

這時王老師又有了疑問,即便是一上班就開始準備,就算學習能力再強,也不可能如此有見地,畢竟,上班到現在也才半年多。這些知識和經驗,根本不像是出自一個大學生之手,更像是出自一個類似於吳曉東這類的人手中。

對此,王如如解釋道:“王老師,我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就愛讀這方麵的書,這次做準備,調動了以前的很多知識儲備,但我畢竟沒有實踐過,還望王老師批評。”

王老師還沒聽完其中的內容,便讓王如如繼續說給他聽。

幾個小時過去了,王如如將其中一本基本說完了。王老師發現,王如如在整個公司設計中,很注重公司的製度建設。尤其是為員工增加了一項額外的收入——孝基金。

孝基金的設計初衷固然是為了讓員工樹立孝父母的意識,製度規定,每個月,員工工資的5%外加公司補助的5%,發給員工的父母。公司補助的5%與員工工資總額的5%等額。這樣一來,不僅能穩定公司的員工,還能順便孝順員工父母,打開公司知名度,同時為公司植入孝文化,可謂是一石多鳥,富有意義。

王老師覺得王如如的這種設計非常高明,隻是開始的時候會給公司的資金造成壓力,王如如覺得,壓力也是動力,能吸引員工,留住員工,公司才能一步步發展壯大。

王如如本來以為王老師累了要休息,可沒想到,王老師堅持要將剩下的內容聽完,但還是要麻煩王如如讀出來,王如如為了讓周若若也能更深層次地體會到自己的用意,便將讀的任務交給了她,在遇到不懂的問題的時候,她再進行解釋說明,甚至是辯論。

在選人這一塊,王如如強調德才兼備,以才為主,因為不懂業務和技術,一切都是白搭,但不能沒有德行,在考察德這一塊,王如如製定了三條標準:有黑曆史的人不要,頻繁跳槽的人不要,工作經驗三年以內,三年以上的不要。而且所選人員都要經過三個月的實習期考核。

王老師和周若若對第一條都能理解,可第二條和第三條有些疑問。王如如解釋道:“頻繁跳槽的人可能有能力問題,也可能沒有,但態度一定有問題,任何的工作崗位都可以幹得很出色,頻繁跳槽,說明這個人心理脆弱,以回避問題的方式來應對當下出現的困難。至於工作經驗不能超過3年,是因為已經定型的人不好培養,很多習慣已經形成,現在組建團隊,就是想尋找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