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王如如意想不到的是,趙承恩的撥款很快就下來了,一分不少,王如如立即將這一消息通知了吳曉東,吳曉東非常高興,不過他並不打算從中管理,而是進一步放權,讓王如如規劃著用錢,有重大事情再上報,一般事情自己做決定就好,也或者跟王老師商量決定。
王如如知道吳曉東對她很信任,她也相信,自己不會辜負他的一片好心的。
接下來,王如如從公司抽調了小分隊,專門進行人員招聘,主要招聘場放在一流大學和技術性人才高校,具體麵試方法還是選擇自己當時進華林的那一套,她覺得這套方法能選拔出真正的人才。第一批很快就選拔上來了,王如如立即將第一批投入使用,老員工搭配新員工,進行下一步招聘。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團隊達到了一百餘人。王如如覺得這個規模剛好合適,不能一下子擴展太多,等團隊穩定了,再根據業務發展情況進一步招聘。
這一天,周若若找到王如如,她覺得團隊大了不好管理,這時候應該注重企業文化的培養和灌輸,隻有大家都認同了企業文化,才能做到力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
王如如本來帶了一套華林完整的企業文化,人少的時候覺得還行,可是當人多了,這套方法就顯得有些死板,尤其是王如如覺得,有些條條框框根本不適合推廣,比如“公司請你來是幫助公司解決問題的,解決不了問題,你就要被淘汰。”這個東西大家知道就好,可是天天掛在嘴上就有些過了,為此,王如如準備和王老師、楊如雪、周若若開會商量具體的解決方案。
王老師雖然是個守成派,可是他也認識到華林集團的文化跟當地文化有些出入,應該在堅守大方麵不動的前提下略微做一些調整,與當地的實際相結合。
經過大家的一致商議,最終王如如決定從調整員工的行為準則開始。她結合當地的實際,將新的行為準則從原來的八條改為四條:第一條,心存理想,理想究竟是什麼,好多人可能理解起來很抽象,王如如覺得,理想就好比一個饑餓的人想尋找食物來充饑一樣,想尋找食物的內心的這種渴望,就是理想,隻有有理想,你才能尋找到食物,要不然,中途有可能饑渴而死。
第二條,時常讚美。不管是真心的讚美還是虛偽的讚美,王如如都接受。畢竟,讚美能給人動力和上進心。這一條王如如已經落實了,不過這次寫入員工行為準則,就更加正式了。
第三條,熱愛職業。一個不熱愛自己職業的人不可能在工作中求得歡樂,在工作中沒有歡樂的人會對工作產生厭倦情緒,厭倦情緒會進一步阻礙員工發揮,最終影響員工的前途。
第四條,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學會愛人。學會愛人,說到底就是要具備愛人的能力,要學會犧牲和奉獻,學會自我克製。
王如如決定親自召開員工大會,將這四大條與員工進一步討論,看員工是否能通過,如果不能通過,再做進一步修改。畢竟,員工是執行的主體。
讓王如如意想不到的是,員工通過率達到了百分之八十,這件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