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後,張澤明便要去忙,具體住的地方他已經讓人找好了,如果有空,他會給王如如打電話,要是時間合適,兩個人再談。王如如問他要不要幫助,張澤明拒絕了,他不想打擾王如如,也想給自己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這次,他要靠自己。
晚上回去的時候,王如如將張澤明的事情說了,李莫蘭首先想起的觀點就是——對等的愛。
李莫蘭分析道:“大姐,我現在終於明白你說的話了,假使你來華林以後沒有成為總裁助理,假使你來福建以後將公司辦得一塌糊塗,你們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我想,張澤明便不會對你如此不舍,他或許早就左擁右抱,也或許早就結婚了。”
李莫蘭說的話王如如非常讚成,她接著王如如的話題說道:“三妹,你剛分析地很有道理,關於對等的愛的話題,我在很早就有了這種觀念,一個男人愛美女沒有錯,一個女人想嫁給一個富二代也沒有錯,可是每個人都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憑什麼?憑什麼美女會接受你?憑什麼富二代會看上你?僅僅因為你是一個男人或者一個女人嗎?說得殘酷一點,不是說你是個女人就有可能嫁給一個富二代,人要有自知之明,你站在多高的位置,你的另一半就站在多高的位置,這一點永遠都不會變。所以,要嫁給一個富二代,你需要跟她站得一樣高,要不然,一切都是枉然。此外,你還需要不斷進步,讓自己更加優秀。”
這種話王如如說了很多次,但對於李莫蘭而言,她的體會一次比一次深刻,無情的現實讓她明白,王如如的話是對的。隻有你更加有價值,別人才會對你戀戀不舍。
不過,李莫蘭現在很激動,不僅因為她認識到對等的愛這個問題,還因為她想好了接下來要怎麼做的問題。為了這個問題,她想了很久很久,終於,她現在想通了。
任何想法都不可能是絕對的天馬行空,李莫蘭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張鐵生的父母,想起了陳雪柔的父母,想起了王如如的爺爺奶奶,想起了千千萬萬的父母,千千萬萬的爺爺奶奶,這時候她突然有些心痛,她問自己:在中國,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先輩的故事?如果說先輩的故事不知道且情有可原,可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祖父祖母的故事,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爺爺奶奶的故事?別說爺爺奶奶,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父母的故事。
答案是讓人失望的,也是讓人深思的。在很多家庭,如果爺爺奶奶還活著,那麼孫子輩的人可能知道一些片片段段的故事,等到爺爺奶奶過世了,孫子輩的子女很可能就不知道他們父親爺爺奶奶的事情了,久而久之,先一輩人的故事就隨著他們形體的隕滅而逐漸煙消雲散,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傳承家史本應當是每一個家庭,甚至是每一個子女的義務,可事實上,大家的意識都很淡薄。這是一種極為不正常的現象。
李莫蘭突然想到,如果她這一輩子能做成這一件事情,她不枉此生。她給自己定了目標:要讓中國每個家庭都有一本父母的傳記或者回憶錄,父母之恩大於天,就算別人可以忘記他們,但作為兒孫後輩不該忘,不知祖何以立家?不知恩何以立人?
回憶錄,不僅是對人一生的總結,還是一種傳承,因為很多恩情,很多心聲,很多技藝都要在這本回憶錄裏體現。一旦記錄下來,就可以流傳千秋萬代,這不管是對於個體家庭還是對於國家,其意義都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