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真誠的給王如如建議,劉總說出了自己心酸的經曆。
劉總剛開始做企業的時候,大家還不是很了解企業文化,不了解也就不認同,當很多人聽他要做企業文化培訓時,竟然反問他,你是不是瘋了?誰願意為企業文化花錢?再說了,企業文化根本不需要培訓,大家這裏抄一抄,哪裏抄一抄,把形式搞出來,這就是自己的企業文化了。你與其這樣,還不如去賣肉夾饃,你每天賣出去三百個,一個賺兩元,一個月就賺一萬八,一年下來有二十多萬的收入,你的生活能步入小康,這遠遠比你做什麼企業文化實在。
劉總聽了以後笑而不語,在他的想法中,認定的事情就去做,別人覺得做不起來,難道你也認為做不起來嗎?別人的意見憑什麼左右你?他了解你嗎?知道你的興趣和潛力嗎?
還有一個朋友說道:“劉總,你就別瞎想,也別瞎整了,你還不如給我來幫幫忙,以後我給你個副總當當,你照樣好吃好喝,一輩子不愁,你現在把時間和經曆都搭進去了,萬一以後沒有回報,你的老婆孩子怎麼辦?你的父母怎麼辦?我勸你還是好好想想吧!”
還有很多人給劉總說過類似的話,三人成虎,劉總有時候真的也動搖過,這個時候,一個關鍵的人站出來支持他:“你要和當初一樣,認定的事情就去做,不管好不好,我都會一如既往支持你,陪伴在你的身邊。”
妻子的鼓勵讓他有了信心,從此,他開始進一步研究企業文化,並慢慢組建自己的團隊了。
剛開始創辦公司的時候,一共有五個人,這五個人當中,有的是自己的朋友,有的是親戚,有的是招聘過來的,但三個月以後,就剩下了劉總一個光杆司令。更為糟糕的是,劉總給大家發完工資後,竟然沒有多餘的錢來應付接下來公司的運營。妻子見他為難,就把剛結婚時花了兩萬元買的鑽戒賣掉,但隻換回來一萬五千,好歹,劉總又能應付一陣子了。劉總自嘲道:“沒有文化的公司多可怕,我是專業做企業文化的,但是沒有文化認可力,終究留不住員工。”他又找自己的好朋友借了一些錢,好朋友雖然不支持他的事業,但還是很重感情,或多或少都幫了一些,就這樣,他又有了差不多十萬元的餘款,他重新組織了團隊,共計八人。這次,他總結了經驗,調整了思路,再次意氣風發,整裝前進了。
幾個月過去後,八個人走了五個,剩下三個都很猶豫,他們好像想走,好像又想留下來。劉總也不勉強,人各有誌,不是真心留下來的,終究留不住,不如現在就放他們走。
或許是劉總的文化認同力產生了效應,這三個人中,最後有一個迫於生活的壓力走了,但兩個沒有結婚的年輕人還是果斷留了下來,他們成為了今天的兩個副總。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能和一家大公司的領導人搭上話了,他們公司因為招聘的事情花了很多錢,而劉總把自己的企業文化植入進去,合情合理地分析了員工離職的原因以及因此造成的損失。最後這家公司同意給他一個機會,如果他的這一套企業文化理論真的能起作用,那麼,接下來會跟他大力合作。
劉總感覺自己機會來了,他不遺餘力地將自己推銷了一回。劉總認為,文化包含很多意識形態,但最終都要靠形式來約束和體現,所以公司的有些規則要更新,有些新的東西要加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