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九章 孤鴻飄渺(6)(1 / 2)

第2卷 潮起潮落 第九章 孤鴻飄渺(6)

段郎喝醉了酒就沉沉地睡著了。

本來以為段郎稍待片刻就會酒醒的,所以,馬紅梅一直守在段郎身邊。

大約一盞茶的功夫,馬紅梅見段郎沒有絲毫清醒的跡象,就就幹脆把段郎扶到自己的床上,讓段郎放鬆身子躺下休息:“段哥哥,本來我可以叫人把你送回你的房間裏去的,但怕你醒來之後看不到我會很失望,所以,隻好讓你睡在我這裏……希望你能早點醒來,不讓我太擔心……”

段郎當然是真的沉醉了。酒精對於一沾酒就醉的人來說,也許真的是好東西。所以,才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流傳。隻有酒量大得如酒仙者流,才會說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之類的混帳話。因為人家根本喝不醉。既然是沒喝醉,當然隻能舉杯邀明月,形單影隻,更見可憐,酒入愁腸,都化作了相思淚或者別的什麼東西,自然就不能再用來澆愁了。馬紅梅的酒量比較大,陪段郎喝酒,根本就沒喝到位。

其實,喝酒的最美境界是微醉,最好境界是小醉,最佳境界是半醉、最高境界是陶醉,最爽境界是大醉,最低境界是迷醉。

微醉是一分醉,九分清醒。古詩雲:“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微醉的感覺如在春風和煦中,是心醉而非身醉。微醉者有喝酒的美妙而無醉酒的儀態。

小醉是三分醉,七分清醒。詩雲:“花酥步醉舞翩躚,幾樹清幽落戶前。自去瑤池賒玉液,引來換酒種桃仙。不貪禦駕千金宴,獨戀白丁二兩閑。笑品前朝流水趣,且狂且傲且瘋癲。”小醉的境界就是貧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包括士大夫的閑適情懷:如孔乙己之喝酒,哥喝的不是酒,是那種喝酒的狀態。

半醉是一半醉,一半清醒。葉倩文歌曲唱道:“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唐伯虎也唱道:“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半醉的境界是過日子的境界,也就是所謂的人生的境界。

陶醉是七分醉,三分清醒。唐人崔曙《九日登仙台》詩雲:“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謂酣暢地飲酒而醉。一般是三兩知己相邀,相互之間開懷暢飲,醉態不拘。

大醉是九分醉,一分清醒。一般人至此已經不能自控了。具體的表現多種多樣。有的喝酒醉得稀裏糊塗,喜歡說話,而且絕對是廢話、酒話,逮著誰就可以說上老半天,自己不知道說了些什麼,而別人也不知道說了什麼;有的人喝酒醉得一塌糊塗,搞不清楚自己是誰。

迷醉是深深迷戀,不知清醒為何物。《儒林外史》有雲:“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一般人到此也就徹底醉了,達到了可以解憂(其實是忘憂)的地步: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