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去之後,顧明裏並沒有懈怠,而是繼續回到了公司,去研究其他幾戶釘子戶的資料。
現在拆遷計劃的截止日期一天比一天近了,雖然今天陸揚幫他們打了一場漂亮的仗,可是接下來的工作還是很艱難的。
有一句古話說的很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顧明裏從陸揚今天的所作所為上得到了啟發,不僅要留證據,還要搞清他們身後的家庭背景。
其實有的時候,從家人的方麵下手,反而更有利於拆遷工作的開展。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隻要抓住每家的軟肋,這個人就不得不為家庭而妥協。
顧明裏在研究資料的時候,驚奇的發現,釘子戶其中有四戶人家居然都是一戶人家。
這一家的老漢有三個兒子,而這三個兒子又重新自立了門戶,但是從本質上來說他們是一家人,而且四個人住的其實也不是很遠。
既然這樣的話,這些工作可能就好辦了,但也可能不好辦。因為如果一個人同意,全家人都會被勸說著同意,一個人不同意,其他人都會不同意。
那到底要從哪個人身上開始下手呢?如果一開始談判的對象,是家人的主心骨,就不好辦了。
“我今天去拜訪別人的時候聽說了,這家裏有一個二兒子特別孝順。”陸揚這時候正好從顧明裏背後經過,提醒道。
“好的……哎,你還沒有走嗎?”顧明裏正在沉思,這時候突然聽到陸揚的提醒,一時間非常驚訝。在這個點,很多人應該都下班了。
“這個項目沒有還沒有完成,怎麼能夠這麼提前下班呢?”陸揚說:“這段時間裏,你也辛苦了。如果你也覺得我很辛苦,那就加油把這件事情弄好。這些事情做完之後,我們一起好好慶祝一下。”
“好。”顧明裏點點頭,就繼續去研究資料了。
經過一晚上的研究之後,第二天,顧明裏果然決定從二兒子家開刀。
上午臨近午飯的時候,顧明裏來到了二兒子家門前。
顧明裏敲了敲門,不久之後就有一個圍著圍裙的婦女開了門。她麵容柔和,看到門外正裝的顧明裏愣了愣,然後馬上叫來這一家的陸揚人。
“不好意思,稍等哈,我還以為是來送水的。我馬上讓我老公出來。”婦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有一點尷尬。
“沒事,麻煩你了。”看來這個人就是這一家的顧明裏人了。顧明裏在心裏默默地想。
過了一會兒,一個男人出來了。
“你好,我是負責這項拆遷工作的。這次來不是想為難你,我隻是想問問,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你們家裏才一直不肯答應搬遷?”顧明裏問。
眼前的男人留著平頭,一臉十分憨厚的模樣,他撓撓頭說:“其實我們也不想阻礙你們那邊工作的,但是拆遷費實在是不夠,隻夠我們還債的。”
“噢,你們家還有債務嗎?”顧明裏稍微有一點驚訝。
資料裏顯示,這家人的三個兒子雖然性格各自都不一樣,但是老頭子沒有什麼劣跡,反而是以坦率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