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節操不保(1 / 2)

李真淳抬起稚嫩的笑臉,朝我嘿嘿一笑:“昭哥哥,現在新的薦舉製實行得非常好!興州的韓學士和明州的裴秀才都是當地出類拔萃的人才啊!蘇相果真厲害!”

阿昭是我的幼名。李真淳四下無人時總喜歡喊我昭哥哥,這習慣至今還沒改。

我看著他歡喜的模樣,欣慰地笑了:“那可真是恭喜陛下了。”

誰知我剛說完,那雀躍的小臉就立刻垮了下來:“別叫我陛下,昭哥哥又不是臣子,是我的親哥哥!”

我皺了皺眉,著實拿著個純真如孩童的弟弟沒轍,我輕輕抱住他,拍了拍他的後背:“今日薛太師教給你的功課完成得如何?”

李真淳欣喜地在我懷中比劃著:“四書五經已經全部學完了,現在薛太師正在教我《史記》。”

我挑了挑眉:“讀了之後可有什麼自己的見解嗎?”

我不是在刁難他。考察他書中所學,已經是在我們年幼一起學習時就養成的習慣。

李真淳突然又苦了張臉,不高興道:“我覺得《史記》是一本很殘忍、很不人性的史書。”

我鬆開他:“此話怎講?”

李真淳麵色陰沉道:“先不提書中記載的故事,單說此書的著者司馬遷就很可憐了。他隻是為李陵辯護,武帝卻因一言不合就處他以宮刑!司馬氏如此人才,竟然受到如此恥辱的待遇,實在是帝王之失啊!”

我聽到宮刑二字,不自覺往下看去,才突然想起自己根本沒有那玩意,禁不住鬆了一口氣。

我可以理解李真淳的忿忿不平,如果他是漢武帝絕對不會對任何官員使用酷刑,但是他也同樣不會有武帝那樣的卓越的建樹,先不說發兵抗擊匈奴,他一定是第一個跑出去舉白旗,淚眼汪汪著結親求和的人。

我深深地看著眼前這個中看不中用的皇帝弟弟。

如果誰作奸犯科,被判以死刑,那麼結局一定是被李真淳萌死。

我不禁在心底如此吐槽。

他那“以善為本”的佛學思想必須改正過來。

於是我換了一個嚴肅一點的語氣,說:“我們是看了史書才知道,李陵是被公孫敖陷害而得的叛國之名,但那時的漢武帝不知道,他隻知道李陵打了敗仗,成了俘虜,並且還為匈奴人練兵。自己手下精心培養的人才投敵叛國了,換哪個皇上不被氣個半死?

“偏偏司馬遷還不識趣地來說情,如果武帝萬分信任李陵還好說,但那時的武帝已經觸怒逆鱗、引起猜忌,百官避之而不及,而司馬遷竟然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這簡直是在找死。

“誠然,我讚同你的意見,這樣打擊人才,確實不是帝王之道。但是,真淳,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有比‘理’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帝王的尊嚴。如若帝王丟了顏麵,並且聽之任之,那他在百官麵前是沒有威信的,連百官都無法統領,那你該如何作為一個君主,統治一個國家?

“讓臣子聽話,首先就是要讓他們害怕自己,這是君威,明白嗎?”

李真淳聽後一言不發,隻是一臉委屈地看著我。

他的眼神一瞬間觸動了我,讓我回想起以前在百福殿飼養的小白狗棉花花。我甚至在恍惚間看到了在李真淳身後搖動的小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