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的簫聲悠揚清靈,前聲如夜風弄雲,尾音如雁墜孤月,曲調淒美抒情,仿佛是一泓寒潭,沉積著許多歲月的寂寞孤冷,忽而秦川玉簫一揚,曲調倏爾變得靈動,如蝶舞花中,雪融山川,閉上眼睛,便似有春風拂過,萬物昭蘇,合著閣外潺潺的雨聲,更有潤物無聲的意境。
這曲子我聽過不下百遍,但秦川每次吹奏,我都忍不住,想跟著他的旋律,將曲詞唱出。
此曲名為梨花辭。
梨花香,愁斷腸。
千杯酒,解思量。
世間事,皆無常。
為情傷,笑滄桑。
萬行淚,化寒窗。
有聚有散,有得有失。
一首梨花辭,幾多傷離別。
秦川的簫技,可謂是出神入化,本是悲傷的曲子,經他奏出,竟能從商聲陡然換為角調,曲調則由此變得柔和輕盈,讓我很是歎服。
隨著曲子到達高潮,許多封塵的往事,一幕幕又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百福殿的龍腦香,門前傲雪盛開的白梅花,池塘裏雙雙遊過的櫻紅錦鯉,耳畔李真淳朗朗的讀書聲,以及月色下悠揚的簫聲。
那時的我們,雖然日子過得不太平,但終歸是開心滿足的。
如今卻是各執其責,也不問願不願意,天下的重擔子就這樣沒頭腦地壓了下來。
李真淳穿著龍袍,一個人住在大明宮裏。
我則是瞞下女兒的身份,當著盛寵一時的安陵王,喜歡著一個人,卻不敢告訴他。
而秦川……呃……
老實說,秦川現在在幹什麼,為什麼會出現在賀蘭段身邊,我是一點頭緒都沒有。又或者說,我從未好好地了解過秦川,不知道他從哪來,也不知道他要去向何方。
秦川總是突然地出現,然後又突然地消失。
他的身世行蹤,就像是一個謎。我猜不出謎底,他也從不肯向我透露更多。
此刻,他又好像和我站到了同一條戰線上,興許我能以此為契機,知曉更多關於他的事情。
秦川一曲奏罷,我還沉浸在醉人的簫聲,和自己的千思萬緒裏。
坐在對麵的紅鸞忽地騰座而起,欣喜地為秦川鼓起了掌,讚賞道:“秦公子的梨花辭果然意境高妙,真是令小女子既沉醉又佩服。”
這邊賀蘭段聽完梨花辭,神情似有些恍惚,見紅鸞在鼓掌,自己便也按捺不住了,邊擊掌邊揶揄道:“早知道你小子的簫技這麼好,就不讓你出這個風頭了!”
我不禁失笑,也跟著他們一起鼓掌。
明明有人誇讚他,秦川卻神色如常,從袖中取出一個幹淨的帕子,將玉簫捧在手中仔細擦拭了一遍後,再輕輕將其重新別在了腰間。
也許是因為他的擦簫的模樣顯得過於認真,紅鸞吐氣如蘭道:“這簫是用岫玉作成的,應該相當名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