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知母而不相認(1 / 2)

“嘶……呼……繼續說下去。”這時劉凡不自覺地做了一個深呼吸,然後連忙催促朱雨晴,而另一邊的朱雨晴見到劉凡深呼吸的樣子,隱隱感覺到他是不是猜到了什麼,禁不住心裏激動起來,然她也知道萬事開頭難,現在見劉凡有反應,也是給予了她很大的勇氣。

“好吧,今天我找你其實就是想讓你聽我講一個故事。”這時朱雨晴調整了一下心情,之後沒等劉凡回應,便自顧自地述說道:“曾經有一個生於官宦之家的女孩子,她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下鄉做了知青,到了一個偏遠鄉村任教當了老師,那年她才十八歲,正是青春花季,當時……”隨後朱雨晴絮絮叨叨地講故事講了下去。

卻原來當然朱雨晴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到偏遠的地方支援,也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知青下鄉,在那個年代的人們都是大集體勞作,按工分分配酬勞,生活很是艱苦,朱雨晴因為家庭原因被分配到臨杭市附近的山區當地做了一名小學教師,這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至少比那些分配到農場勞作的要輕鬆多了,再則也體麵,是當時人們最向往的三大職業之一。

剛出家門的朱雨晴對於外麵的世界也很憧憬與向往,同時也是當時國家經曆了一場十年浩劫,思想正是大解放的時侯,身為有識青年的朱雨晴也同樣受到了大浪潮的洗禮,正是青春年少的年紀,對情感也是最懵懂最純潔的時侯。

而當時與朱雨晴同鄉而被分配到同一個地方的還有很多年輕人,而當時的夏羽揚也在其中,不過他不是被分配到教師係統,而是在朱雨晴所在學校附近的農場,當一名小幹事,沒什麼權利,卻做著粗重的活,當時的夏家在京城隻能算是不錯的家族,不過也隻比當時的朱家差上一等,而從小嬌生慣養的夏羽揚怎麼可能忍受得了農場裏的那種苦悶,於是他嚐試著逃跑,結果被人追趕,慌不擇路之下跌入了深水溝裏,後來朱雨晴路過那裏,把他給救回了家中,並細心照料他,直到兩天傷好後,這才讓其離開。

而從那之後,夏羽揚再也沒有想過逃跑的念頭,正是因為遇見了朱雨晴,從那以後他每天在農場做完活之後,便會來去學校找朱雨晴,這一來二去的,兩人也就熟悉了,夏羽揚看上了年輕貌美而又知書達理的朱雨晴,而朱雨晴則覺得夏羽揚是個很有報複的大學生,於是兩人便戀愛了,於是便開始了兩人快樂而又甜蜜的幸福生活,並且在第二年還私定終生結了婚,這事雙方的家裏人都不知道,婚禮那就別提多簡陋了。

可惜好景不長,兩人結婚不到五個月,便趕上了知青返鄉的大熱潮,很多城裏來的人都受不了鄉下的那種苦日子,紛紛欲想返回家鄉,可這事也不是誰都能夠回去的,當時是有個指標,一般都會優先分配給那些表現出色的知青,而像夏羽揚這樣的大少爺怎麼可能表現得好呢,能出去勞作就不錯了,因此這指標自然沒有他的份,後來他千方百計地找機會想要回到京城,於是他寫信回家求家裏人給他弄個回鄉指標,可當夏家人得知夏羽揚居然瞞著家裏人在鄉下結了婚,這還得了,因為當時夏羽揚與朱雨晴兩人都不知道雙方的家庭背景,因此夏家人矢口否認了這門親事,並給了夏羽揚兩人選擇,一就是兩人離婚,也就是讓夏羽揚離開朱雨晴,二便是永遠也別回京城。

可想而知當時夏羽揚是選擇了拋棄朱雨晴,在收到家人的回信之後,他毅然選擇了離開,臨走前也說過會回來接朱雨晴回京城的,當時朱雨晴也相信了他的話,自以為他會回來接自己,而且當時朱雨晴已經有了夏羽揚的骨肉,而且還是三個月大了。

可惜朱雨晴一直等到臨盆時,也沒有等來夏羽揚的回來,甚至連一封信也沒有,這讓她心中堅定不移的信念開始動搖了,然而就在朱雨晴生下孩子之後,等來的不是夏羽揚的人,而是夏家派來的殺手,這事是後來朱雨晴回京城之後才得知的事情,當時還好朱雨晴警戒,事先知道有人進家門,於是連忙將孩子抱走,隨後遁逃,在追逃的過程當中,情況很危急,朱雨晴為了不讓剛出世的孩子遭難,於是在路過孤兒院的時侯將孩子放在門口,並留下了信物,也就是一塊龍鳳玉佩,是她與夏羽揚的定情之物,以作日後相認之用,而自己則朝著相反的方向逃跑,最後朱雨晴被追趕至一條河流,最後無奈之下跳進了河裏,後來被岸邊的船家救起,這才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之後朱雨晴通知家人,將自己所發生的事情告知家人,當時還是地方市長的溫首長聽到女兒的遭遇,立馬就派人尋回了女兒,可等朱雨晴回頭再去孤兒院找孩子的時侯,那孩子已經不見了,孤兒院也有人看到那個孩子,卻時當時劉老郎中偶然途經那裏,將孩子撿回去撫養,而那孩子不言而喻,便是現在的劉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