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妃覺得最可恨的是,黎皇這一招明抬暗貶太出其不意。以至於四王黨們竟然沒深思一下其中的弊端,就跟著應聲附和皇上英明。
如此一來板上釘釘,她這是被黎皇狠狠的擺了一道!
黎皇不給眾人深思的機會,更不給賢妃開口反駁的機會。
他張口繼續說道:“第三件事情,關乎袁丞相一家。”
袁丞相被點了名,連忙起身來到大殿中央,恭敬的跪下。袁尚書和兩位袁夫人也緊跟著上前,有模有樣的跪下。
黎皇歎聲感慨道:“袁丞相自先皇在世時就位居丞相之職,一生兢兢業業,勞苦功高。此前,袁丞相曾與朕提及隱退的想法,朕沒有同意。
今日袁丞相舊事重提,言語間懇求之意明顯。朕雖然舍不得國之棟梁就此隱退,卻也不得不尊重他的意願。
所以,朕在此宣布,即日起丞相袁烈正式隱退,暫由門生長史趙元良接任丞相一職。”
黎皇這番話落地後,福祿殿內久久無聲。
半晌過去,袁丞相叩首,聲音異常沉重的謝恩,“微臣叩謝皇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袁丞相萬萬沒想到,黎皇會當眾宣布讓他歸隱的決定,還將一切推到了他的身上,好像他迫不及待想要隱退的姿態。
而偏生,他竟啞口無言爭對,隻能沉默應下黎皇的決定。
黎皇緊接著又道:“袁尚書能力卓越,朕有心指派你去南亭輔佐安國代王,你可願意?”
袁尚書心頭一緊,對上黎皇陰冷嗜殺的目光,連忙點頭如搗蒜,“微臣願意,微臣定不負皇上厚望,好好輔佐安國代王!”
本以為死罪難逃,沒想到黎皇最終放過了他。雖說指派他到南亭,但總好過一死。
由此可見,袁尚書終歸是個不成器的!一則,***壞事。二則,貪生怕死。
袁丞相眼見袁尚書那個德行,心中免不了一陣生怒。若非這逆子壞了事,他與黎泰怎會先後被黎皇架空了勢力?
黎皇雷霆萬鈞,宣布完三件事情後,這便一揮手,讓大家舉杯暢飲,共享中秋宮宴之樂,好像剛剛發生過的事,隻是夢境一場。
隻是,哪會有這樣的夢境呢?對於賢妃,黎泰還有袁丞相來說,剛剛發生的一切就像是一場噩夢。
宮宴結束時,天色已經很晚。
黎皇提及明日黎泰即將趕赴南亭之事,特下令讓賢妃去四王府小住一夜,算是解解離別之苦。
賢妃張張唇,到嘴邊的話語到底是沒能說出來。一切已成定局,她就算跪在地上磕頭求黎皇別讓黎泰去那麼遠的地方當安國代王,也為時晚矣。
她後悔,她懊惱,為什麼黎皇提出封賞時,她不第一個跳出來拒絕?如果那個時候她站出來,說黎泰舍不得父皇母妃,是不是就可以不走了?
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
有一種絕望的森冷,縈繞在賢妃的周身上下。她覺得自己身上流的血,都是冷的!
二十幾年夫妻,她沒做過對不起黎皇的事情。可是黎皇最終,卻這樣對她,還有他們的孩子
怎能叫她不心生絕望?
賢妃笑的淒楚,叩謝皇恩,然後背影蕭瑟的朝福祿殿外走去。
待得眾人盡數散去,整個福祿殿內隻剩下坐在原位沒動的東燕太子燕赤誠,少將軍季廣,以及黎戩夫婦!
黎皇揮手,示意安德祿屏退在場的宮婢和太監,並命心腹守好了福祿殿外四周各處。
“黎皇陛下,我先告退了!”燕赤誠為人聰慧,深知自己一個他國太子,不適合參與西黎的皇室秘密,所以起身主動告辭。
季廣見狀,也緊跟著站起身,一並告辭。
黎皇點頭,有些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
待得偌大的福祿殿內隻剩下黎皇和黎戩夫婦三人時,慕容秋雨率先打破了寧靜的氣氛。
“父皇,今日惠妃寢宮發生的一切,是您安排的?”慕容秋雨問的開門見山,十分直白。
黎皇沉沉的歎了口氣,點頭,“朕這樣做,隻是想讓你們未來的路更好走一些,也讓老四能遠離紛爭。”
黎戩蹙眉,言語間頗為無奈,“隻怕父皇處處為他人謀算,但是對方不領情!”
拋開黎泰那個廢物,隻單單說賢妃和袁丞相。就算黎皇架空他們,驅逐他們,也無法擊垮他們對皇位的覬覦之心!
黎皇眯緊雙眸,意味深長的感慨道:“這一次,將袁丞相隱退,又將老四驅逐出京,對於他們雙方而言,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短時間內,他們沒可能興風作浪了。至於未來若老四不能滿足於安國代王的身份,或有不軌之心,那麼朕也不希望親自手刃逆子。
到時候,你與秋雨稱帝稱後,生殺大權盡數掌握在你們二人手中。老四是殺是留,端看你們自己的態度。”
這番話,已經足夠表明了黎皇的立場。
他活著一天,手上便不想再沾染親生兒子的血,也不想再看到親生兒子死在他前麵。想必,先太子黎睿,二皇子黎墨,六皇子黎燁的死,給他的打擊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