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到港口後,都會自行補給,除非非常要好,或者一開始就約定一起交易的,那麼買賣也是各自找人。
在安南和三佛齊,謝青給的人本就跑過多次,連內陸也去過,所以門路很清楚,一找就能找到人。
這朱羅卻是隻有翻譯管事到過一次,還不過是跟著謝青出來熟悉風俗語言的,並不熟悉當地的大商戶。
本是說好由謝光牽線的。
現在謝光明顯撂攤子了,謝玨就隻能隻能摸門路找人。
回船見蘇月居然安安靜靜的寫字(雖然是偷懶隻寫三個字一張),也放下了些心,留了兩個侍衛在船上看著她。
自己帶著人進城打探。
找了兩天都不得門而入,謝玨便不找了。
要人帶著蘇月事先焙好的那些團茶(就是在船上發酵的),找了港口市場裏的一片空地,擺了桌子,立起一個茶攤。
這由團茶後加工而成的半紅茶,味道雖然沒有蘇月做的那些正宗紅茶味道純正,但是香味也極濃。
而且非常解渴。
朱羅港口地處熱帶,當地人喜歡喝果汁,但是果汁畢竟比不得涼茶解渴。
再加上那濃鬱得跟以前來的中國茶完全不一樣的香味。
茶攤子一起來,就引來了許多人。
但是最先購買的,居然李想。
卻是謝玨有些想不到的。
宋國有三大港口,其中泉州最大,杭州次之,廣州地位好,但是因為貨源問題,便落在泉州杭州之後了。
而海商,也以泉州最多,杭州次之。
謝青和謝光都屬於泉州海商,並稱為泉州二謝,船隊裏的其他海商也是泉州本地的,唯獨李想,本是杭州人,原來也是從杭州出港,這次也不知道什麼緣故,居然到泉州和謝光並隊而行。
隻是,到底不是老鄉,李想和謝玨一樣,跟船隊裏的其他人都有些格格不入。
兩人之間也沒有打過交道。
所以,李想以五兩銀子一餅(一餅一斤)的價格買了五餅茶後,便往謝玨坐著的棚子走來。
謝玨的身子都不覺繃緊了一些。
李想在棚子外站住,看著裏麵坐著的神情清冷之中帶了倨傲的少年,被風吹雨淋出滿是皺褶的臉露出了一絲笑意。
抬了下手,讓謝玨看了下手上提著的茶餅,李想走進棚子,對謝玨笑道:“公子有多少這種茶?”
謝玨微微一笑,沒有出聲。
李想笑著搖搖頭,左右看了下,自個找了個木樁坐下,道:“公子若是願意,在下可幫公子聯係買家,公子手上的這種茶,可以留一半到大食,其餘的都可以在這裏賣掉,價格,在下建議公子開價八兩一餅。”
謝玨的眉頭不覺輕揚了一下。
他讓人拿到這茶攤上的,是蘇月說做壞了的,質量最差的,而且是針對市場裏的散戶,所以價格開得也不高。
這也就是李想是宋人,管事才會說五兩一餅,其他那些當地人,都是直接拿手中的貨物易貨。
但是這樣做畢竟是小家子買賣。
他這麼做,目的也是要引大客戶現身的。
瞅著謝玨神色,李想又笑道:“當然,若是公子還有更好的茶,也可以賣得更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