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了策略的諸葛允,再次變成了一個閑來無事的玩家。
每天帶著小黃,惡霸一樣的穿街過巷,當然,沒有任何人反對諸葛允的行徑。
畢竟荊州百姓現在的生活,全都是因為諸葛允才得來的。
所以對於諸葛允的放縱,大家也是笑罵兩句就過去了。
倒是黃月英還曾經一度羞愧,認為自己男人這樣非常有失風度。
後來發現老百姓們更喜歡這個平易近人,愛沾點小便宜的軍師之後,才對諸葛允的行徑終歸不管不問了。
劉備也曾經委婉的提醒過諸葛允,拿了也就拿了,但是不好吃讓人家再賠給你一個,還大大方方去人家家裏蹭了頓飯,就不太好了吧?
諸葛允對此也是利索的回答,這就是親民!然後依然我行我素。
不過無奈的劉備此時也突然發現,百姓們對自己從敬畏,慢慢轉變成了愛戴。
經常路過不知道誰家門口的時候,還會有人招呼著讓劉備進去喝口茶再走。
對此劉備也特意派人出去探過口風,也因此,才明白了諸葛允這種浪蕩行跡的用意。
軍民一家親,讓老百姓們時時刻刻都能聽到官家的好,這種看似時事新聞傳遞的愚民政策,來自後世的諸葛允玩的是淋漓盡致。
過年,其實是個很漫長的時間。這段時間裏,三家無論是誰,都不會選擇此時動兵。
所以諸葛允也就天天跑出去收攏民心。
不過今天,諸葛允卻不是跑出來拿老李家一個桃,吃老張家一個棗的了。
今天,諸葛允要再給老百姓們帶來一個實惠的發財之道。
那就是沿街的門頭房。
在掙了這麼多錢後的百姓們,終於不再過窮苦日子了,等諸葛允大批量的玉米長出來,夥食就更不用擔心了。
所以現在的百姓們,也已經開始沒事幹買個彩票,賭個棋局啥的了。
今天,諸葛允找到了幾個戰死士兵的家屬。
“孔明先生,您怎麼來了?”
幾個孤兒寡母的湊在了一起,對諸葛允的到來非常的驚訝。
這幾戶人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女人家也幹不了活。
有的殘疾,有的眼盲,反正沒有一個是身體健康的。靠著諸葛允推出的低保補貼,和戰死士兵的安家費過活。
這讓諸葛允有些於心不忍,所以諸葛允打算,給她們一條生路。
而且這條生路,會隨著時間,慢慢的推廣開來,然後很多人,都會選擇這種經營方式。
“叫你們來,也沒別的,就是給你們找一份賺錢的營生。”
幾個婦人立刻顯得有些激動,畢竟她們的生活,跟這個繁華的荊州相比,確實有些格格不入了。
“孔明先生,您說的是?”
諸葛允也沒藏著掖著,直接就把想法說了出來。
便利店!而且是中型的便利店。
不是小賣部,就是這種正常的便利店,跟後世一樣,生活所需的一切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用品,這個那個的,都有。
“軍師,我們都是些沒見識的,您說行,我們就行。”
諸葛允提前請示過劉備了,劉備對此也沒有什麼意見。甚至非常提倡讓諸葛允通過這種方式,來讓百姓的生活過的更好一些。
所以諸葛允這次也非常闊綽,直接拿出了足夠裝修一個中型店鋪的錢。
“這是皇叔批下來的,等你們掙了錢,在每個月還一些回來就行了。”
說完,諸葛允就帶著幾個婦人孩子們一起,去了新的店鋪。
“孔明先生,這,這裏,這麼大的一個地方,全是我們的鋪子?”
看著幾個婦人驚訝的表情,諸葛允微笑著點了點頭。
“這,孔明先生,這,我們……”
幾個婦人明顯有些快要哭出來的感覺,而此時,也已經有不少的街坊鄰居過來觀瞧。
這個時代,百姓的民風很樸實,沒有那種嫉妒,也沒有那種冷漠的譏諷。
很多相熟的,也經常去接濟一下這些死了丈夫的婦人。
所以,在這個借錢不還都能被人戳著脊梁骨罵祖宗十八代的一個淳樸時代裏,諸葛允的這一個舉措,立刻迎來了無數的好評。
起碼人群在知道了事情經過之後,都一致認為劉備是個負責的好君王。
當然這些話,必然被混在人群中的劉備聽到了。
因為諸葛允,已經看到了一個頭戴鬥笠,怎麼看怎麼像通緝犯的人,對自己豎起了大拇指。
“來吧,帶你們進去看看。”
諸葛允微微一笑,打開了店鋪,裏麵裝修的跟後世便利店幾乎一模一樣。
整齊的貨架,木質的收銀台,加上一個算盤。琳琅滿目的商品。
明碼標價的號牌和商品上的號碼,都讓整個便利店看起來整齊而且全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