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銀行(1 / 2)

諸葛允決定,先把銀行的相關提案給寫出來。

其實,對於這個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的概念,諸葛允也不是很清楚。

但是僅僅依靠商人的稅收,確實是有些微薄了。

除了由諸葛允和劉備一力扶持起來的國企之外,他們對很多私人企業的經濟控製,可以說是非常的脆弱。

這一點,也曾經讓諸葛允一度感覺到恐慌。

因為現在,他們的實力和運營規模已經固定了下來。

曾經,如果他們離開荊州,或許立刻就會倒閉,根本就支撐不到商業的春天。

可是現在呢?荊州的商業雖然沒有飽和,但是新興的產業也少啊。

老牌企業為了跟國企掰手腕,已經把公司開遍了荊州益州兩地。

雖然現在,他們的商業前景還是非常不錯的。

但是再下去十年呢?甚至可能連十年都等不到,他們就會繼續向外延伸。

而得到了公司的曹操,必然會大開方便之門,降低商人的稅收。

到時候,荊州和益州,也就不再是他們的重點發展根據地了。

甚至很有可能,他們的公司在荊州益州,隻會剩下一個空殼。

這就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現在,荊州的科技,實力,可以滿足他們的野心。

同時荊州和益州現在的繁榮,還能夠給足他們想要獲取的利潤。

也正是這些利潤,才讓這些私企被牢牢的拴在了這裏。

但是當利益達不到的時候,他們必然會轉移陣地,如果不殺了他們,就必然會成為壯大曹操和孫權的一支力量。

對於商人,諸葛允對他們的愛國情懷絲毫不奢望。

因為在商人的眼裏,他們隻擁護對他們政策開明,並且樂意扶持他們的領袖。

至於這個帝王有沒有是非,知不知廉恥,對他們而言,都不重要。

所以,諸葛允根本就不信任商人。

更不奢望他們會有滿腔熱血的愛國情懷,寧願破產也不離開荊州。

“孔明,這個辦法,可行性大嘛?”

聽了諸葛允的分析,劉備也是相當的感興趣。

能夠控製住那些私企,是劉備和諸葛允一直想要做到的。

現在有了辦法,劉備自然要好好的確定一下。

而諸葛允,也把銀行的作用,跟劉備好好的解釋了一遍。聽完之後,劉備才點了點頭。

“如果這麼說的話,那這個銀行,或許是可行的。”

劉備也不傻,自然能夠看的出來。

給百姓增加賦稅,說白了就是為了收錢的。

而銀行這個東西,就是讓百姓們自發的把錢拿出來,交給劉備。

如果有誰要把錢拿走,隻需要提出來就可以。

而這筆錢,諸葛允和劉備,卻能夠投入到私人企業當中,用來控製他們的股份。

到時候,他們分紅的錢,就已經抹平了這些百姓們的錢。

這個辦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做到了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而不是打著一個旗號,繼續盤剝老百姓們的血汗。而諸葛允知道,王升的想法,就是真正的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主公,咱們荊州和益州,很快就會徹底的繁榮昌盛起來。”

劉備也有些失神,麵對這麼多新鮮事物的衝擊,他早就已經習慣了不去構思未來。

不是不想構思,而是現在的局勢一日三變,讓他根本不敢去想,未來的樣子。

“孔明,那你說,咱們會有多麼的繁榮?”

對於這種問題,劉備一向認為,直接詢問諸葛允比較踏實。

“多繁榮?嗯……主公,到那個時候,會讓你覺得你現在就是個要飯的。”

劉備非常的驚訝,沒想到諸葛允所規劃的未來這麼大。

“軍師,這,不是玩笑話?”

諸葛允立刻搖頭,表示這絕對不可能是玩笑,是他認真的。

“嗯,既然你有如此大的信心,那就一並在襄陽試驗一下吧!”

對於劉備的爽快,諸葛允也感覺到舒坦。

這才是一個帝王應該給臣子的信任,而劉備也是認為,諸葛允曾經給他創造了無數的奇跡,這一次,也應該是奇跡。

所以兩個人交流完,諸葛允就將劉備簽署好了的提案留了下來。

“軍師,為何把這個留了下來?”

諸葛允點上一顆煙,然後看著懵逼的劉備,微微一笑。

“這個王升,還有最後一關沒有過。得通過了,我才能讓他來輔助我。”

劉備也點了點頭,諸葛允對於人性的把控相當嚴格。

之所以馬文可以直接過關,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大家全都有目共睹。

所以,諸葛允並沒有難為他,覺得合適,直接就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