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宣戰(1 / 2)

珍珠港?穆一臉的懵逼,根本就不知道珍珠港是個什麼地方。諸葛允也沒有去跟他解釋。

其實,這是非常相似的一個劇本。美帝被島國偷襲了珍珠港,才因此出現了太平洋海戰,依靠航空母艦奠定了海洋霸主。

這一幕不就是似曾相識嘛?雄鷹王去偷襲羅馬帝國的海港,跟珍珠港事件可以說是如出一轍了。

其實,諸葛允根本就不在乎羅馬帝國會不會識破他的計謀,這是一場豪賭,自然要選擇放手一搏才行。

諸葛允認為,羅馬帝國的高層,是不會坐視雄鷹王一家獨大的。試想一下,跟一個能夠自己拿下薩珊王國的人做鄰居。

羅馬帝國的高層如果說沒有危機感,那純屬就是在瞎扯淡!而被雄鷹王偷襲了海港,這也是一個信號。

如果這件事情是真的,那就說明,雄鷹王已經很強大了,強大到了在攻打薩珊王國的同時,都可以得罪羅馬帝國。

如果這件事情是假的,那就說明是薩珊王國撐不住了,需要用這種手段來?緩解他們的軍事壓力。

而無論答案是哪一種,羅馬帝國,都不會坐山觀虎鬥的,如果他們占領了雄鷹王現在的地盤,那戰略意義就太大了。

他們完全可以直接對薩珊王國進行兩麵夾擊,同時維護好跟大漢的關係,穩定住大漢在西域的勢力。

如果是那樣的話,無論怎麼打,羅馬帝國都耗的起,早晚可以吞並薩珊王國這個版圖上的巨獸。

而如果是雄鷹王坐大了,薩珊王國完全可以先幫助薩珊王國,等自己的軍隊運輸過去之後,依舊可以圍剿薩珊王國。

所以,諸葛允在賭,賭羅馬帝國無論如何都會選擇跟雄鷹王開戰。想要分一杯羹的人,都隻是一些資本家而已。

真正的帝王,會選擇殺了所有想要跟自己分羹的人,然後自己一個人霸占這個碗,或者是鍋。

諸葛允覺得,羅馬帝國,是絕對不會就僅限於此的,不然,也不可能跟薩珊王國一打就打了這麼多年。

土地意味著人口,人口就意味著富裕,起碼在這個時代裏,人口是可以決定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決定性因素。

如果大宋王朝不是因為重文輕武,逼死了狄青,那麼北宋被打成南宋的幾率,絕對會小很多。

而即便是如此,北宋的經濟,也依然是可怕的不行,並不是其他國家可以與之比較的。

所以說。在這個非智能時代裏,人口,就是一個國家最大的需求了。隻有足夠的人。才能夠占領足夠的地。

所以,這麼一筆賬,無論是怎麼算,對於羅馬帝國來說,他們都是穩賺不賠的。而薩珊王國給諸葛允的許諾,也很有意思。

薩珊王國和大漢王朝願意成為最堅實的聯邦。這種聯邦的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薩珊王國選擇抱大腿了。

即便不是抱大腿,也絕對是把自己不想招惹大漢的態度表達的非常明確了。

所以,諸葛允也肯定不會一味的去坑這個自己剛剛達成同盟協議的國家。丞相代表的,就已經是帝王的心思了。

穆之所以敢說跟大漢交好的話,最重要的,還是因為薩珊王國的國王,就是這麼個意思。

要不然,即便是丞相,也不敢輕易的決定性各種事情,萬一國王正準備攻打這個國家,你丞相卻跟人家許諾交好了。

一旦發兵,就是個百分之百自己打臉的事情,弄得那絕對是相當的不好看,所以,薩珊王國的誠意,諸葛允是相信的。

“丞相,丞相,羅馬帝國怎麼還是沒有反應啊,要不,咱們今天再去偷襲一下?”

三天的時間都過去了,羅馬帝國的軍隊卻依然沒有任何的反應,仿佛銷聲匿跡了一樣,讓諸葛允相當的無奈。

“再等一等,他們也需要集結自己的軍隊,如果還不行,到時候再去打他們一次,也為時不晚。”

聽了諸葛允的話,黃慶城也不再多問,對於諸葛允的決策,他們都是絕對服從的。很少會提出其他的意見來。

關羽這兩天跟諸葛允是形影不離。因為諸葛允非常擔心,那個倒黴的二皇子會對自己有什麼不利。

讓諸葛允殺人,諸葛允現在絕對不會手軟,功夫也有,但終歸,還是有些不太放心。

現在有這員虎將跟在自己的身邊,諸葛允也能放心很多。就連黃月英,現在都是隨身帶著佩劍,以防不測。

穆也問過諸葛允,這種武裝,到底是在提防什麼人,而諸葛允也很隱晦的提醒過他,讓穆提防皇宮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