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了一番折騰之後,諸葛允終於是到達了目的地,羅馬城。這裏充滿了諸葛允曾經見識過的文藝氣息。
當然,諸葛允來這裏並不是欣賞風景的,還有一場宴席,在等待著他的參加,當然,如果可以的話,諸葛允並不想參加。
在路上,諸葛允也跟這位親王交流了一番,而且,這位親王也說自己有華夏人的姓氏。他姓白。
按著這位親王的說法,如果想要了解一個文明的學問,那就必須要先融入這個文明中,首先,就要有個名字。
對於這種說法,諸葛允也表示讚同。後世的留學生們來到中國,也會取一個中文名字,都是一樣的。
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這句由默罕默德提出來的言論,顯然羅馬已經提前認識到這個問題了。
所以,為了表示認同,諸葛允也就按著白先生,來稱呼這位有點瘋癲的羅馬帝國親王了。
其實諸葛允很清楚,自己跟倒黴催的雄鷹王幹了一架,打的他灰溜溜的跑去攻打薩珊王國,動靜鬧的酒不小。
跟羅馬帝國打了這麼久的薩珊王國是什麼實力,羅馬高層自然是心知肚明,不敢小瞧的?
而突然冒出來一個雄鷹王,西域之地的苦哈哈,居然一上來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不少領土。
薩珊王國還遲遲沒有把丟失的城池給搶回來,反而還讓雄鷹王一個不小心就撿了便宜。
今天丟個村子,明天掉了城池的,蒼蠅一樣的雄鷹王,讓薩珊王國這頭巨獸是相當的煩躁。
雄鷹王的強大,羅馬帝國的高層是看到了,能夠讓薩珊王國焦頭爛額的人,其實真的並不多。
而能夠以小博大,把雄鷹王趕出西域的諸葛允和大漢,豈不是比雄鷹王還要強大?還要詭計多端?
聽不少跟隨劉琦出來做生意的西域商人說,當初諸葛允攻打雄鷹王的時候,還是軍隊都是從天而降的。
這得是個什麼樣的存在,才能讓軍隊從天而降?不管那些邪乎的,光是火藥,也非常可怕。
諸葛允的火藥,可以輕易的撕碎羅馬帝國的戰艦,還有那些看似堅硬的城牆和盔甲。
這些種種因素,都讓羅馬帝國的高層們一致決定,要跟大漢搞好關係,最好是永遠不要戰爭。
當然,如果他們知道這一切都隻是出自諸葛允之手的話,恐怕現在會立刻綁了諸葛允。
“白先生,今天,咱們是個什麼排場?為何還不見貴國的國王出席?”
等了好久,諸葛允也沒有看到羅馬帝國的國王在哪裏。這讓諸葛允非常的費解。
薩珊王國的國王不出麵,是因為正在外麵征戰,所以沒有時間,才讓穆去招待的諸葛允。
但是羅馬帝國可不需要國王禦駕親征啊,難不成聽說自己要來,所以立刻帶兵跑出去湊熱鬧去了?
“孔明先生,我們的國王最近身體有些不好,所以就不出席了,一會,單獨見一見就好。”
聽了白親王的話,諸葛允也點了點頭,人家如果真的是生病了,不出席也是有情可原的事情。
隻要說見見麵,那就足以可見羅馬帝國對這次諸葛允前來的重視程度了。
如果是以臥病在床為理由,各種拖著不見諸葛允的話,他也會毫不猶豫的立刻扭頭就走人。繼續去航行。
作為一個一度縱橫歐洲的國家,諸葛允不認為羅馬帝國會用這種小把戲來拖延時間,以商量對策。
所以,諸葛允也就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找到自己應該坐的位置之後,就坐了下來。
除了國王之外,今天來的人的確是不算少,各種親王啊,各個聯邦國的領導人啊之類的,來了好多。
作為一個聯邦製,議會形式的國家,各個聯邦的高管之類的,可以說是應有盡有了。
即便是白親王挨個都介紹了一遍,諸葛允也沒記住誰是誰的。
不過也沒什麼太大的所謂,畢竟按著地位來說,能夠跟諸葛允對等的,隻有白親王自己一個人而已。
“來,諸位,今天,大漢王朝的丞相,千裏迢迢,為了兩國的友誼而來,我們一起,敬孔明先生一杯。”
所有人都舉起酒杯,在白親王的帶領下,共同敬了諸葛允一杯酒。諸葛允也沒推脫,抬手就喝。
喝酒這種事情,諸葛允還是比較有經驗的,喝完之後,他就坐下閉口不言了,等著白親王帶節奏。
“如今,我們正在跟那個所謂的雄鷹王打仗,而此人,正是由孔明先生,親自將他在西域擊敗的。”
諸葛允突然緊張了起來,好好的提這個幹什麼?總不能讓自己教教他們如何帶兵打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