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 挖坑!挖更多的坑!(1 / 2)

五四 挖坑!挖更多的坑!

下午時分,他們來到北緯預先選定好的伏擊位置。 這裏是臨高縣最東麵區域,已接近澄邁縣了。

北緯先前親自把從臨高到瓊州的官道給走了一遍,挑選出四五個適合伏擊的地點,最後還是選定了最靠近臨高縣的這處——終究還是距離自家根據地近一點好,萬一縣城那邊有什麼意外回援也方便。

他們到這裏需要大半天時間,以明軍的行軍速度,差不多就是一天路程了,在這個距離上,想必明軍的警惕性應該還不會太高。

與原先想象中深溝高穀,危崖險惡的猜測相反,北緯選中的這塊伏擊區域總體地勢卻頗為平坦。 之前倒是有一段狹窄穀道,但北緯卻建議把**埋設在離開穀道一兩公裏之外的寬闊區域。

“人在危險環境下警惕性肯定高,但剛剛脫離了這種環境後就難免鬆懈,更不容易發現我們的布置。 此外,明軍通過那條狹窄山道之後應該會整理一下隊伍,這時候他們的隊形比較集中,炸起來效果更好。 ”

北緯不愧是經驗豐富的老手,在這些小節方麵極為仔細。

“對我們而言,寬闊平坦的地麵便於悍馬車發揮優勢。 而明軍後隊的輜重車輛在混亂下很容易阻塞住山穀道路,同時阻礙他們逃跑。 ”

“那幹脆在穀口也埋設**,開戰後炸毀山道口,徹底封死敵軍退路。 包他們的餃子!如何?”

小夥子胡凱殺氣騰騰建議道,但龐雨等人同時搖頭:

“不行,如果斷絕所有生路,逼得他們拚死決戰那可就麻煩了,咱們畢竟人少,打不了殲滅戰地。 ”

於是這場戰鬥的基調就被確定下來——他們將打一場伏擊戰加擊潰戰。 此後組織吃午飯,設置臨時營地……所有這些工作早就安排好。 此時都井井有條一一布置下去,而龐雨和林漢龍等工程技術人員則跟著北緯唐健他們一起前去勘查現場。 考慮**埋設問題。

根據舒中觀察到的情報,出動的明朝軍隊大約有三千五到四千人的樣子,雙列行軍。 如果士兵之間的平均距離是1米,那麼他們整支隊伍將拉到足有兩公裏長。

穿越眾們希望埋設的**能一次性炸掉盡可能多地明軍,因此這個地雷陣的範圍也要盡可能地大。 結合他們手頭擁有的**數量,統籌規劃以後,最後圈定下來的埋設範圍竟然達到了一千米左右!每個炸點之間距離較遠。 力求充分發揮定向雷的最大殺傷效能。

要玩就玩大的!——足足一百多個炸點,每個炸點至少安排十到十五公斤左右的烈性**……化學組同誌們辛苦小半年的成果大半都在這裏了。 林漢龍則大叫這輩子都沒幹過這麼大規模地爆破拆遷項目。

幾個相鄰炸點之間用導火索相連,引爆方式則是無線遙控電子打火器和電起爆雷管混雜,為此拆了船上貨艙裏的一批電動遙控玩具和若幹燈座,有點浪費,但也沒別的辦法。

——在幾千敵人麵前點燃導火索?這裏誰都沒這把握,也沒人願意為了節約若幹電子器材就去做烈士。

龐雨大致估算了一下總體工程量,覺得恐怕需要兩到三天左右。 他們有多少時間來設置這個伏擊圈。 則取決於明軍的行軍速度有多快。 可在這一點上,大家誰都說不準。

按照宋代兵書《武經總要》的說法:“凡軍行在道,十裏齊整休息,三十裏會乾糧,六十裏食宿”,那一天應該是三十公裏左右。 但詢問老滑頭等人。 卻說他們從前行軍一天隻有二十裏——才十公裏!這個差距可就大了,難道明朝軍隊還不如宋朝?

唐健等人不敢大意,瓊州和臨高之間官道路程大約一百二三十公裏,也就是說明軍大爺們走完這段路程的時間將在四天到十二天之間,300%的不確定性,這著實讓大夥兒感覺挺麻煩的。

當然無論明軍走多快,這邊設置埋伏圈,安裝**地雷地時間總還夠的。 但他們卻不敢過早埋設下去。 海南島氣候潮濕,眼下又是春天多雨季節。 **和導火索埋到土裏時間長了難免受潮。 雖說也有防潮處理,但萬一運氣不好遇到下雨終究是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