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 槍械問題
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刺刀在實戰中的作用幾乎完全消失,而且普通軍人的服役期也縮短為兩年,很多軍事技能壓根兒來不及訓全,刺刀拚殺在解放軍中也僅僅是作為選訓科目存在了。 而軍事組中的大多數人都是零零年以後當的兵,對於刺刀拚殺這一項,他們也隻是有所了解,但並不精通。
無可奈何之下,大家隻好聯合起來,各自拚湊回憶自己還記得的刺殺動作要領,重新補充和完善刺殺訓練科目的訓練大綱,同時也不免彼此唏噓一下,如果是一個六七十年代的老兵跑到這兒該是如何厲害之類……
刺殺這條還能勉強用傳統訓練大綱糊弄下,在射擊訓練的問題上,他們卻都感到相當頭痛——到底使用哪一種武器作為製式裝備?到底應該訓練那些新兵使用什麼武器?
一開始,委員會建議軍事組先用那些繳獲來的火繩槍湊合著先練起來。 火繩槍雖然原始老舊,好歹也是現代槍械鼻祖,既然模樣長得差不多,用法也應該差不多吧……委員會中大多數外行都這麼想。
不過很快,軍事組那些負責訓練人員在試射過繳獲槍械後,一個個都怒氣衝天的跑了回來。
“誰他**主張用繳獲槍械訓練的?自己先去試試再來說話!”
王海陽率先帶著一臉黑灰以及火藥沫子,眼淚長流的跑回來破口大罵——那些繳獲地火繩槍質量不行。 密封不嚴,擊發以後居然會有氣體從槍管後部泄露出來,虧得王海陽還沒把眼睛湊上去瞄準,否則一準被噴瞎。
此後唐健北緯解席等人也都罵罵咧咧回來了,個個都灰頭土臉——火繩槍擊發時煙霧太大,而且火藥氣體泄漏嚴重,導致傳統的…一線的瞄準方式完全失效。 一幫前職業軍人先後射擊將近一百次。 命中率卻連百分之二十都不到。
在軍事組的逼迫之下,那些曾經主張要發揚“新三年舊三年。 縫縫補補再三年”節儉精神的委員會菜鳥們統統被強行押去打靶。 老李教授和胡雯因為年齡性別關係得以幸免,不過也被要求到旁邊觀看。
最初時大家還嘻嘻哈哈挺開心的,中古火槍可不是誰都能玩到。 不過很快笑聲都轉變成為不斷的咳嗽聲——這些火槍每開一槍都會冒出大量煙霧,如果是一排人同時開火,那陣地上馬上連對麵人影都看不見。
在嗆人地煙霧中,大家完成了各種試射。 除了繳獲荷蘭人的火繩槍,明軍裝備地鳥銃之類他們也嚐試了一下。 其中還有據說是明朝最先進的魯密銃。 可結果還不如火繩槍呢,打出去的單發子彈連大致落點都找不著,隻能往裏麵裝填鐵砂子當霰彈槍用,射程還特別近。
槍管上沒有瞄準器具,就是有也不敢用,因為射手們完全不知道哪一次火藥氣體會朝後麵噴……最後,統共沒幾次試射,居然還出現一次炸膛現象。 差點沒把淩寧的手給廢了。
“靠,現在終於知道大明王朝傳說中厲害轟轟的神機營都是些啥貨色了。 明朝的火槍手們可真倒黴啊,這些東西對他們本身造成的傷害大概比對他們地敵人更大……”
試射結束後,龐雨一邊用清水衝洗他被煙霧熏得紅腫的眼睛,一邊用充滿憐憫的語調評論道。 以前看曆史資料記載,明軍一個車炮營配備的火槍火炮數目之多都能讓現代人感到詫異。 感覺幾乎已經完全是一支熱兵器軍種了,怎麼還會幹不過滿洲人?現在算是知道緣故了。
“是啊是啊,這種火槍還真不如弓箭,後者好歹還能保證射手本身的安全!”
淩寧完全讚同,他手上已經裹了好幾圈紗布,那支該死的明軍鳥銃才射第三輪就炸膛,隻差一點點就完成了其主人未能完成的任務——幹掉一名短毛。
就是現在,淩寧的手也幾乎被燙成了個豬蹄膀,他本人倒沒怎麼在意,但他地老婆卓媛卻在事後氣勢洶洶找到委員會裏大吵一場。 迫使委員會不得不給他放了工傷休假。 外加享受傷員補貼待遇……
在親身嚐試過十七世紀的火藥武器後,委員會中那些原本打算充分利用繳獲武器的成員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想法不太現實。 李老教授還不死心的詢問機械組同仁:能否把這些武器改造下。 好歹可以利用它們的零件,結果卻仍然得到一個否定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