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六 述職報告
十二月末,山東電報局收到了來自北京辦事處的第一份述職報告。陳濤對於寫這種公文顯然沒什麼經驗,最終是把他的日記稍加刪改潤色以後直接發過來了。
不過這樣倒也不錯,後方的大夥兒可以直觀體驗到明末北京的風土人情。本來老爺子都想讓陳濤帶個數碼相機去拍照片的,隻是考慮到那邊實在無法充電,這年頭在旅途上花的時間又太多,等從海南把相機帶過去電池恐怕早沒電了,反而容易損壞機器,這才沒有真正實施。
陳濤這份生活味十足的述職報告被迅速轉發往下一聯絡站,而抄件則在山東眾人間傳閱了一遍,大家普遍都有意尤未盡的感覺,總覺得陳濤這小子好像隱瞞了些什麼。
“我總覺得他跟那個華商業協會長的女兒之間沒那麼簡單。”
老解雖不搞情報工作,卻也從中看出幾分蹊蹺……
“頭兩天還總說那小丫頭的壞話,後麵卻沒再提及了。偶爾搭上一句態度也很曖昧……有問題啊有問題這份述職報告不夠完整,我們也許應該發電報過去要求他提供未刪節版?”
“別作夢了,他姓陳可不叫冠西,即使考慮問題簡單了一些,也沒到很傻很天真的地步。”龐雨一句話就擊碎了老解的妄想,“有那閑工夫,你還是好好考慮下自己的述職報告應該怎麼寫吧,咱們也快到要向上頭彙報的時候了。”
——在把陳濤他們送往北京城後,這次北上山東的任務基本上算是完成。身為全軍統帥的解席,作為部隊參謀長的龐雨,以及北緯,敖薩揚等人,都各自要撰寫述職報告。從自己所承擔的職務角度,對此次行動盡量做出完整回顧,分析此次行動的各項成敗得失,找出執行中的缺點和不足之處,以便後方委員會據此做出評價,並及時加以整改。
這次出戰山東,作為瓊海鎮成軍以來集結規模最大,出擊距離最遠,一次性麵對的敵人最多,“友軍”情況最複雜,同時也是戰略目標最為宏大的一次軍事行動。無論是負責製定計劃的參謀組,還是負責具體完成的各部隊,在執行中都出現了許多意料之外的狀況,不盡如人意之處也不在少數。
很多意外情況,當時都隻能選取最簡便直接的辦法來做。但事後回想起來,其實還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手段,這些都是值得探討和商議的。此外對於如此大規模的物資和人員調配,後勤運輸部門也是頭一次承擔,混亂在所難免,出現了不少差錯和失誤,甚至還鬧出過前方打報告要炮彈,後麵竟然送來幾大箱子皮球的笑話來。
當然總體來說他們的行動還是很成功,出發前製定的幾項戰略目標都已達成。就是關於謀取威海衛以及劉公島作為海軍基地的事情,因為參謀組另有打算而延後處理,其它任務應該說都完成得不錯。所謂總結經驗教訓無非是更加精益求精,為日後編纂戰例操典以及士兵手冊作準備罷了——按照軍事組幾位頭領的觀點:哪怕經驗再怎麼豐富的軍官或士兵,他一生中所經曆的戰事終究有限,如果遇到不曾經曆過的意外突發事件,就很可能因為手足無措而處置失當,或者因為猶豫而喪失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彙集了大量實際戰例的操典或手冊至少能夠為其提供一個方向,使其快速決定該怎麼做——在戰場上往往並不存在所謂“好”或者“壞”的決斷,隻有拖拖拉拉,什麼都不做才是最要命的失誤。
其他人都是老老實實的,有什麼寫什麼,甚至絞盡腦汁找出些失誤或者不足之處加以彌補,但在政府機關幹過幾年的老解卻對此不屑一顧。雖然也勉強寫了一篇東西出來,但連龐雨等自己人都看得直搖頭——這家夥純粹隻是在評功賣好,整篇文章開口閉口都是此番出擊山東部隊的成績和辛勞,這些東西拿到表彰大會去做報告還差不多,卻肯定不適合作為內部總結之用。
“你們懂個屁”
對於別人要他好歹寫點可改進之處在上頭的建議,解席直接嗤之以鼻:
“你們這幫人都沒在體製內混過,不知道這種文件的厲害。白紙黑字的,一旦落到書麵上了,以後可就是放到檔案裏記一輩子的事情——想當初兄弟我在政府機關上班,頂頭上司因為撈多了點,吃相又不好看,栽了。一個科室下麵十三個弟兄全部停職接受審查。紀委那幫人過來查了咱好幾個月,到後來說隻要寫篇‘認識’就算過關。老子硬是頂著不寫,被停職整整一年你們以為這很倒黴嗎——不十三個人中有十一個老實寫了文件,他們還真被放回去上了幾天班,然後陸陸續續都他**雙規了最後咱們科室就剩兩個死活不肯寫的得以全身而退,兄弟我也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