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一通炮轟可不僅僅是嚇唬人,而是結結實實殺傷了不少敵軍的。文德嗣甚至一度想要讓陸戰隊登陸看看,尋找是否有擴大戰果的機會。不過後來想到艦隊裏還有不少一貫善於拖人後腿,戰鬥力隻能按負數計算的明軍官兵,怕他們一上岸就暴露出其軟腳蝦本質,才決定不多惹事,隻在海麵上耍一通威風罷了。
但饒是如此,其戰果也非同小可後來當文德嗣繼續率船隊北上時,所到之處,隻見沿海的所有烽火台全部燃起烽燧,煙氣直衝雲霄。而據龐雨從逃來的一些難民口中聽聞,報警烽火居然一直點到了沈陽,在金州附近的幾處兵營駐地和驛站甚至被後金兵主動放棄,連倉庫都自己放火焚毀了這聽起來似乎很不可思議,這時候的後金軍可不是後世清軍,怎麼會自亂陣腳到這個地步?
不過,後來經過一係列詳細調查,發現事實還真是如此。當然這並不是說後金軍畏敵如虎,而是他們的眼界終究太小。對於那些從未見識過短毛作戰方式的後金將領來說,他們根本無法想象擁有那種如山大艦,進行那麼鋪天蓋地的火炮轟擊,僅僅隻是為了“嚇唬人”而已。
在消耗了那麼多火藥和炮彈,把整整一座關城夷為平地後,哪怕是最有經驗,最為勇敢的後金將領,也都認為對方接下來肯定是要大規模登陸了。那幾條猶如山嶽般的巨艦給了他們極大震撼,需要用那麼多大船裝載的部隊肯定不會是少數。即使後金軍一向視明軍如土雞瓦犬,這時候也不得不暫時收縮,以避鋒芒。
在這一帶原本設有許多小規模的軍寨哨卡,裏麵少則幾十多則上百的安排了一些警戒隊伍,用來防備叫花子般既無戰力也無鬥誌的東江軍當然沒問題。但若指望靠他們去阻擋這支尚未登陸,就先用火炮轟平了一整座城寨的恐怖軍隊,那肯定是屬於白白送人頭的愚蠢行為了。
所以後金將領下令放棄那些小堡小寨。把分散於各處的零散部隊集結起來以壯軍勢,這條命令肯定沒錯。那些距離金州城寨太近,必然無法守禦的地盤暫時放棄,把倉促間來不及運走的物資燒毀以免資敵,這也是很正常甚至優秀的決斷,換了明軍還未必能這麼決絕呢。
隻是他們都沒想到,文德嗣在幹完那一票後壓根兒沒上岸,直截了當,悠哉遊哉的開船走掉了。倒沒有急著回南方,而是繼續沿著海岸線向上巡遊。打算一直開到中朝邊境,鴨綠江入海口去,興致好的話幹脆再去嚇唬嚇唬朝鮮也不錯這一帶沿海岸線的小島上,東江軍還有不少據點呢。這支龐大艦隊就算什麼都不幹,僅僅出現在他們眼中,就能給這些窮困潦倒,幾乎處於絕境中的明軍將士帶來希望和勇氣,鼓勵他們仍然堅持戰鬥下去。
而且這麼大一隻船隊當然不可能啥都不幹糧食物資總可以提供一些的,傷員家眷也可以帶走一些的。文德嗣已經為大明朝新建的這支“津門艦隊”考慮好了未來的工作範圍為東江軍提供補給。協助疏散逃難漢民,以及威懾朝鮮。隻要把這三點做好了,後金想要徹底控製遼東地區的難度就會大大增加,他們再想要毫無後顧之憂的進襲中原。也就不那麼容易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這次行動當前的最大戰果,應該是半年內後金軍肯定無法襲擾旅順了文德嗣在向龐雨他們發來的電報上很確定的這樣宣稱。這年頭大軍出動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後金想要調集軍馬再攻旅順。萬人以下的規模再派來就是送死。而要調動數萬大軍的話,就要提前在路上準備好兵站,儲備上足夠的糧食。但這一切現在都被他們自己毀掉了。以後金軍那落後的技術能力,沒好幾個月休想恢複。再加上儲備糧食,調動部隊的時間,可不至少得半年?
先前這消息讓龐雨和解席很是高興了一陣,不過現在看來,他們高興得太早了皇太極果然不是個好對付的。派不了大軍並不等於他會就此罷手,軍隊雖然派不過來,利用當前的難民風潮,給短毛搗搗亂卻還是很容易的。
“你說那皇太極打得什麼主意?”
解席對此頗為疑惑,龐雨則輕輕敲著桌子:
“主要應該是消耗我們的糧食儲備,這才十幾天功夫就給我們添了一萬多張嘴,差不多要趕上旅順原本的人口了。我估計這一整個冬天,他會不停地把難民往我們這邊趕。指望用人口拖垮我們這是正大光明的陽謀,實力不足就肯定頂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