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話投機緣結姐弟 鬼叫門難分敵友3(1 / 1)

話說郝好兒帶同韓樂山兩個離開中原之後便去奔初果。

郝好兒生性溫良,待人至誠,又好替人著想,她可憐韓樂山小小年紀就失去雙親,父母雙亡,這一路上便刻意放慢腳步,帶著他遊山玩水,時時言語開解,閑暇時便傳授他五行八卦之術,路途中沒有什麼波瀾,倒也十分開心。

韓樂山隨著郝好兒在初果遊玩幾日,每每吃驚,感歎自己從前孤陋寡聞,本以為海外各域都是蠻荒未化,萬萬沒有想到竟是如此昌榮,街巷整齊,豪宅比立,繁華之地燈紅酒綠,夜夜笙歌,初果人待人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然而個個看起來行色匆匆,神情壓抑。

韓樂山覺得初果民風甚是奇怪,卻又說不清楚,就開口問郝好兒道,“好姐姐,這裏的人似乎比我們中原人還要在乎忠孝禮義,君臣長幼的禮數,可是不知為什麼,卻總覺得……”

郝好兒笑了笑,說道,“你看到的不錯,初果人有很高的道德標準,所以他們即使對待自己不喜歡的人或物,也鮮少表現出自己的真實感情,所以交往中很難看穿他們心中所想和真實意圖。”

韓樂山說道,“怪不得,也是一群披著皮做人的可憐人。”

郝好兒笑道,“你來自中原,必然清楚,禮法教化人以‘德’的標準約束自己,對在這種教化下人們必然產生影響。不同地域人們不同民風,這各種的差異的歸根結底就是統治的一群人主導的文化教化的差異。而規範人心的禮法,隻是一個常常都會高於實際標準的目標,初果也是如此。”

韓樂山說道,“這幾日遊曆下來,才發覺了這裏卻不是一般的高。”

郝好兒微笑點頭,卻說道,“道德標準比較高時,一些人雖然有很多本我的特性想要釋放或表達,也要屈從於主流的文化要求,掩飾自己真正的特性,求的別人的肯定。並不是說初果人個個都會有這種‘遮瑕掩瑜’的特點,然而當明知自己已經無法匹配大多數人時,就要辦法把自己偽裝成平常或更高。”

韓樂山一點即通,便接著郝好兒的話說道,“若一個地域環境中更加強調‘仁,義,禮,智,信’作為成為君子的標準,並不能說禮法不好,恐怕壞就壞在有些人明明達不到君子的標準,唯恐就會被歸為小人的列伍,失去了得名利的可能,就會千方百計隱藏作為一個尋常人的尋常欲望,尋常情感,無奈奈成為一個弄虛作偽,道貌岸然的人。”

郝好兒示意讚許,說道,“正是如此。所以有時就會出現這種情形,沒有本事的人,為了掩飾自己的無知,自然要謹言慎行,避免不經意間泄露自己的淺薄,徒撿濫竽充數的便利;然而真正有才華的人,在“深藏不露”標準的指引下,也會刻意掩飾自己的才華,不去可以表現,以免遭人嫌隙,重蹈楊修之死的覆轍。”

沒想到韓樂山聽到這裏,卻長歎了一口氣,說道,“從前倒是看慣了,殊不知私底下忍耐到了一個什麼地步。”

郝好兒聽了這一句,猜想韓樂山是想到了父母雙親或是從小生長在官宦之家看多了人情世故的有感而發,生怕觸動他的傷心事,就沒有尋根問源,而是說道,“說道忍耐,初果人的忍耐力卻是強大的驚人。他們的思想中灌輸的更多的是修身標準,以至於行事做人都會諸多壓抑,以求得世人眼裏的肯定,所以我們這幾日裏看到的初果人無不是神色焦慮,憂心忡忡。”

韓樂山點了點頭,說道,“我也覺得初果人表達感情方式大都十分內斂,是否是因為他們的教義中反對太過極端的人性表露,而是要無時不刻修煉自己的身心,力求達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境界?”

郝好兒說道,“不錯,正是因為對本性的壓抑,才產生了巨大的動力,促使他們走的這樣快,你看這裏的風貌物產就知道初果人生活富裕,豐衣足食。”

韓樂山笑道,“這樣說來,約束本性的教義並非全是壞事,倒是也能激勵人有一番作為。”

郝好兒冷笑一聲,說道,“若是這些人沒有拿到權威,自然是好,若是輪到他們掌控,就是天大的災難。”

韓樂山與郝好兒相處下來,從沒有聽到她對別人說過一句指桑罵槐,含沙射影的冷言冷語,然而隻覺得幾日談到初果域情民風,卻沒有平日裏正反中庸的態度,猜想必然話出有因,便問道,“好姐姐,聽你話裏有話,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我不知道的故事?”

郝好兒說道,“樂山你是否覺得我今日言辭激烈了些,然而我並不是憑空而說,這初果人曾在華漁瓊犯過滔天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