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破解機關(1 / 2)

青銅門安安靜靜地立在洞穴裏,在曆史的長河中,滄海桑田不斷變換,而它卻安居一隅,除了門上鏽跡斑斑的印記,仿佛從未被世間萬物叨擾過。

我抬頭看著它,這門又高又大,當年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來修建啊?而且這麼大的門,完全是一整塊鑄造,又是如何運進來的?

難不成真有神仙相助?”

我試著推了推門,除了落下一道灰塵,青銅門幾乎沒有變化。

邵成說:“別費力氣了,這門我們之前試過了,開不了。”

看來想進去,還得解開這把神奇的鎖頭。

隻是誰也不知道這鎖有何種玄機,擺弄了半天也沒個反應。

我看著奕站在人群後,他的眸子若有所思,猛然間豁然開朗,好像想到了解鎖方法。

我問他:“你是不是有了對策?”

他那清冽、充滿智慧靈光的眼眨了一下,告訴我,一切都很簡單,隻是人們把它想得太複雜了。

“什麼意思?”

奕撿起地上的照妖鏡,我看到邵成的臉色都變了,他緊張的不是照妖鏡,而是照妖鏡夾縫裏的那枚藥。

能讓他這麼緊張,那枚藥不簡單啊!

奕將照妖鏡拿舉在胸前,對準了鎖頭上複雜疊加的圖案,問我:“有什麼不同。”

我朝鏡中望去,發現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全都原形畢露,那些橫豎勾捺不斷地變幻,似蚯蚓在銅鏡中遊走,唯有一處,在不起眼的右上角,是唯一一個沒有變幻的,我對照實物,發現是一撇紅色的痕跡。

“那是什麼?”

“解鎖的關鍵。”

“你怎麼知道?”

奕說:“我之前就在河底見過這個圖案。”

我恍然大悟:“難道河底見到的有什麼不同嗎?”

“沒錯,水有折射,我在水下和水麵上,看到的是兩幅圖。”所以,奕想到這一幕,才會想到用照妖鏡試試,結果,還發現了端倪。

現如今,我們發現了打開門鎖的關鍵,卻還是犯難,那高高在上的一撇,遠看像隻黑色的毛毛蟲,不知有什麼用處。

奕說,這就要結合建文帝的生平事跡,結合曆史來解密了……

我本就沒讀過什麼書,更別說熟讀曆史了,知道建文帝朱允炆,還是在一些獵奇的書本上看過隻言片語。

相傳,朱允炆上位後推行新政,進行削藩,觸及了燕王朱棣的利益,於是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揮師南下,這便是著名的“靖難之役”。

當時,朱棣殺到南京都城,宮中燃起大火,火焰熄滅後,在廢墟中發現一分不清男女的燒焦屍體,宮人們說這是建文帝,他自知大勢已去,選擇了**。

這鬼話,別說朱棣不信,市井老百姓也不信,所以,朱棣隻是對外宣稱朱允炆已經葬身火海,實則卻在暗中不斷尋找。更有甚者說,鄭和下西洋,不僅僅隻是彰顯明朝的國威,真室鷯醫爬愣崢的是去尋找朱允炆的下落,因為有傳言,朱允炆逃到了海外。

邵成說:“還有一種說法,建文帝削發出家,偷偷逃出了南京城,到了貴州高峰寺修行,我曾去過那裏,廟中還供奉著一套古舊的袈裟。”

“我這兒有另一個版本。”奕的聲音冰冰涼涼,冷到刺骨:“他一直都沒有放棄,就算流落在外,也想著有一日奪回屬於自己的……皇位!”

奕是不會隨隨便便胡言亂語的,難道他知道什麼?

他笑:“莫約600年前,我曾見過一個喝酒的和尚,法號求真,以弘揚佛法的名義進入江城,入住三寶寺。每到夜裏,他便會到老城買一壺米酒,坐在江邊,一邊用江水泡腳,一邊飲酒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