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兒,你去包裏將魚食給我拿過來。”宋熙俊對夏雨晴說道。
“好。”
夏雨晴走到背包的旁邊,將包裏一盒小罐子給翻了出來。打開罐子,裏麵蠕動的一團團的東西差點讓她想吐。
“熙俊,這是什麼東西啊,怎麼這麼惡心還是活的。”夏雨晴作勢就要將罐子給扔掉。
“晴兒,你不是說你很久都沒有釣過魚了,不會不知道那是釣魚的蚯蚓吧!”宋熙俊的話中帶著絲絲揶揄。
夏雨晴的臉一樣子又紅了,嘟嚷著小嘴,“人家很久沒釣,忘了嘛!”
其實她壓根就沒有釣過魚,那麼說也是為了不在熙俊麵前丟麵子,還有她怕他聽她不會釣魚就不帶她來了。
夏雨晴被關了這麼久,當然很期盼能夠吸取大自然的新鮮空氣,曬曬她那快要發黴的身體和腦子,因此就撒了個小謊,想不到卻被他笑話。
“行了,你拿過來,看著我來釣魚。”他朝她招招手。
宋熙俊負責釣魚跟烤魚,夏雨晴什麼事情都不用做,當然心情好的屁顛屁顛的飛奔了過去,將那罐她早就想甩掉的魚食扔給了熙俊。
宋熙俊拿出其中一條還卷縮在一起的,紅紅的,滑溜溜的活蚯蚓勾在了魚鉤上。夏雨晴望著那條醜醜的蚯蚓,忍不住的要想反胃。
宋熙俊看著她的反應隻是笑笑,然後就將魚鉤放入湖中。
夏雨晴蹲在旁邊,安靜的看著熙俊的釣魚竿,除了水麵上偶爾有一兩隻蜻蜓飛過,留下一圈圈的波紋,然後恢複平靜,魚竿下去了這麼久都沒有釣上一條魚。
夏雨晴都快等的沒耐性了,在一旁打著哈欠,睡意連連。再望了望熙俊,他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眼睛始終都盯著湖麵,沒有表現出一絲的不耐煩。
夏雨晴腦中突然想起古人的一句話,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宋熙俊要學薑太公?她估計今晚別想吃烤魚了,還不如躺在夕陽下睡懶覺。
夏雨晴正準備起身的時候,宋熙俊突然“噓”了一聲,她看見他的魚竿動了動,難道有魚上鉤了。夏雨晴緊張的盯著湖麵,屏住呼吸。
下一刻,熙俊就將魚竿收起,她看見熙俊的魚鉤下拉上來一條還在活蹦亂跳的紅色肥鯉魚。夏雨晴歡呼著拍著巴掌,看見宋熙俊將還在蹦躂的活腥腥的大鯉魚裝進了簍子裏。
然後又在魚鉤上放了魚食,魚簍裏還時不時的聽見鯉魚的拍打聲。沒過多久,熙俊又釣上來了幾條大魚。
夏雨晴看了看一下午他們總共釣上來了五條魚,有鯉魚,有草魚,有鯿魚,有鯽魚,還有青魚,個頭還不小但也不是很大,魚身在陽光下泛著清透的色澤,這裏的湖是一片天然湖,附近又沒有什麼人煙,更談不上汙染。
看那清澈可以見到湖底的碎石,就知道魚的味道一定是鮮美滑嫩,在如今這個化學品,催化劑,汙染嚴重的地球,很難吃到這麼原生態的食物。落日後的餘暉撒在湖麵上,夏雨晴目光裏的一切變得美好純淨!
清透的湖水倒映著她曼妙的身姿,雨晴幸福的笑臉足以讓所有的景物失去光芒……熙俊的心,輕輕的撩動,凝視雨晴的眼中是滿滿的思念和愛戀!時間會向前不停的轉動,可是他的心隻願長留於此,永不會改變……如果夏雨晴跟宋熙俊能夠在此永遠幸福安靜的生活下去,那麼他真的願意放棄一切,與心愛的人平淡的過一輩子夕陽西下,黃昏的美讓人陶醉……山間的小湖,從早到晚,特別是月兒升起的那一刻,好像月中的仙子揮起水袖,翩翩起舞!“晴兒,我去撿點樹枝,等下我們烤魚吃。”熙俊在湖水邊將魚殺掉,挖掉內髒,清洗掉血跡之後便去不遠的樹林裏撿些幹燥的樹枝。夏雨晴打算跟宋熙俊一塊去卻被他拒絕,他要她坐在原地等他,大概是怕她這個路癡走錯了路,回來找不到她。沒過一會兒,宋熙俊就撿回了一堆樹枝。“熙俊,今晚我們是要學古人在樹林裏學最原始的燒烤嗎?”夏雨晴以為他會拿一次性的烤爐,那東西她沒用過,總比用樹枝烤方便多了。古人崇尚自然,現代人喜歡簡單。“晴兒,這你就不知道了,用樹枝烤魚可比現在那些電烤爐烤出來的味道更加原汁原味,等下你吃到嘴裏就知道了。”他從樹枝堆裏拾起幾根最粗的棍子,將它們用繩子係好,紮在湖水邊的石子路上,兩邊用大石頭固定好。再將洗幹淨的魚穿在樹枝上,用打火機將底下的細樹枝燃燒起來,將魚的外皮上刷上一層薄薄的油,隨著樹枝燃燒的啪啪聲,火焰也越來越高。魚在熙俊不停的兩麵翻烤下,都烤的油香焦黃,肥肥的魚油還滴落在火焰中,激起更大的火勢,一時火星四濺,灼熱的火苗燙紅了人的臉。夏雨晴往後退一步,燙熱的感覺才好一點,最後熙俊在魚的兩麵都灑上了美味的佐料,一陣清香的魚味和佐料的香氣無不勾引著夏雨晴的胃,她直直的盯著熙俊手中的烤魚,眼睛眨都不眨。宋熙俊嗤笑一聲,“小饞貓,馬上就可以吃了。”夏雨晴癟了癟嘴,他將火焰用湖水給熄滅了。她終於明白他為什麼要在湖水的不遠處烤魚,一是好滅火,二是旁邊都是樹林,怕一個不小心將樹林給燒著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還是注意安全比較重要,熙俊事事都考慮的很周全,一點細節都會想到。宋熙俊將魚從樹枝上叉了下來,把魚放入一次性的紙盤中,然後用小刀細細的將魚切割成幾塊,每種魚都切了一塊放入盤子中。“小饞貓,快拿去吃吧。”他輕笑著遞給她,伴隨著清涼的晚風,他的聲音在夜色下格外清澈好聽。夏雨晴接過了宋熙俊遞給她的紙盤,借著熙俊帶來的充好電的照明燈,鋪上一塊白布席地而坐。一蕭一劍走江湖,千古情仇酒一壺,兩腳踏翻塵世路,以天為蓋地為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