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1 / 2)

有的時候孟梓明會搞不清楚田寧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女人,有時粗心大意有時心細如絲;有時深明大義、知情達理有時又糊塗透頂、胡攪蠻纏;有時善解人意、溫柔體貼有時又自以為是、刁蠻任性。說到底田寧並不是表麵看起來的超凡脫俗,隻不過是個拒絕平庸而保持著一種超拔的氣質,說到底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起來的小女人。

雖然現在田寧很少看閑書,但孟梓明早已經把田寧歸結到“盡信書不如無書”的人群之中,雖然書籍是人類的良師益友是不爭的事實,但同時不得不承認,讀書破萬卷對於頭腦清晰的人才能如虎添翼,對於田寧這種小女人真是利弊摻半,有時甚至是弊大於利,因為她根本不清楚自己應該從書中得到什麼,什麼是對自己的生活真正有益的,相反往往會極其靈敏地捕捉到很多消極萎靡的東西,患得患失。

好在田寧雖然有很多小資情調的壞毛病,骨子裏還是善良可愛的,而且特別孝順,不論是對自己的父母還是公公婆婆。不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家裏人的生日、包括什麼父親節、母親節隻要稍微有些說頭的日子都會早早給家裏打電話。

孟梓明媽媽說起來應該是真正的大家閨秀,要是放在舊社會應該是被丫鬟伺候著,稱作“大小姐”的,解放之後又是很早一批的知識分子。但身上卻沒有一點大小姐的嬌縱勁兒,也沒有知識分子常有的酸腐勁兒。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賢妻良母的典型,勤儉持家、任勞任怨、善良溫婉、知書達理,對待家人更是無微不至,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惟恐孩子吃不飽、吃不好有什麼煩心事,處處都殷勤周到地替子女著想,唯一的問題(都不能稱為毛病)就是瑣碎嘮叨,把已經早都成年的子女還當成不懂事的七八歲的小孩一樣。

也許是因為和父母生活在相距很遠的兩座城市,隻是每年的春節才能團聚,田寧對於婆婆翻來覆去的嘮叨不僅沒有任何的不耐煩,即便講的內容早已經爛熟於心,每一次都會像第一次聽到一樣的認真,從來不敷衍老人。

後來他們的小家裝修好了之後,公公婆婆過來住了很長一段時間,田寧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幾個月的時間除了往家裏買很多的好吃的以外,基本上沒有亂花錢,怕婆婆說自己不會過日子,幾十塊錢一本的雜誌也不帶回家來,直接放在辦公室裏;洗碗、洗菜用過的水也不直接放掉而是留下來放到衛生間的大桶裏留著衝廁所;

平時孟梓明上班比較忙,隻要晚上天氣好,田寧就會陪著公公婆婆一起出去散步、聊天;到了周末就和婆婆一起在廚房裏忙活,不僅給婆婆打打下手,更是跟著學到了很多做菜的手藝,後來做起飯來再也不是當初隻能對著菜譜買菜、配料手忙腳亂的樣子了。

這樣的生活應該可以稱作為幸福了吧?至少不能被看做不幸!可是生活就是這樣的嗎?別人每天也都是這樣生活嗎?田寧有時候真地希望自己可以變成一個普通的花瓶或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擺設,擺放在一個平凡普通的家庭裏,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裏不動聲色地觀察,看看別人尋常的柴米油鹽的日子究竟是怎樣過的!

如果和孟梓明剛剛結婚的日子更像是“兩個人的戰爭”,經過了脆弱的像紙一樣一撕即破的日子,現在的感情也已經耐得住生活的撕扯,該磨去的棱角也已經磨去了,需要磨合的地方也全部都恰到好處。

經過倆個人的幾番努力,他們的婚姻散發出平和的光輝,如同珍珠的誕生,曆經母貝的痛苦孕育,最終燦若珍寶。田寧開始能夠坦然接受生活中一定的缺憾和怠慢,能夠容忍孟梓明大男子氣細枝末節的粗糙。

雖然他們兩個人從來不會像一般情侶那樣形如連體兒一樣膩膩歪歪;雖然兩個人在公開場所手拉著手讓孟梓明渾身不自在感覺有裝嫩的嫌疑;田寧能夠感受到孟梓明對自己的深情,隻是這種滔滔汩汩的感情更像是條地下河,全部都變成了內心的言語,像一條小溪似的流到心底去了。

孟梓明算得上是知冷知熱的男人!每天睡覺前都會給她準備一杯牛奶;每個月女人特殊情況那幾天,更是一個人包攬了家裏所有的家務,不讓田寧沾一點冷水;北方總是有一段還沒有取暖其實已經冷得不行的日子,孟梓明每晚都想著給田寧灌個暖水袋;平時除了抽煙,不賭博、不喝酒、不放蕩幾乎沒有任何不良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