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3)

弘景帝的口不擇言,讓魯王當時白了臉。他承認自己確實沒安好心,並幸災樂禍了,可他就是看太子不順眼,憑什麼他萬般皆不中,一眾兄弟卻隻能屈就於他之下。

換成安王、代王、永王,哪怕是魯王最看不順眼的晉王,他都沒這麼多的憋屈,唯獨太子不行。太子昏庸無能,一無是處,他仰仗的不過是嫡、長,所以他們得屈尊在他之下,甚至還要屈尊他的兒子之下。

不過這話魯王是不會說的,他就算再傻,也知道這話說出去,他今兒這條小命是別想要了。

魯王臉色乍青乍白,站在一旁默不作聲。

弘景帝炮口又換了方向,“還有你們,別以為朕不知道你們在打什麼鬼主意。”不等安王幾個自辯,他又道:“去把那奸夫拖上來。”

這話說出,頓時讓安王幾人心中一跳。

事情太巧合了,先是太子,再是太子妃,似乎今兒所有事都讓東宮一家子給遇上了。說背後沒人動手腳,恐怕所有人都不信。

可這手段也未免太低劣了,就算想把東宮一係鬥倒,可以分開進行,何必將兩件事都湊到一起,不是明擺著是在給自己找不痛快。

甭管眾人怎麼想,那奸夫很快就被帶來了。

此人倒是長了一副英俊相貌,不過這會兒卻是雙目緊閉,麵色如土。衣衫破破爛爛的,身上被鮮血覆蓋,顯然是在來之前就被動了刑。

晉王麵色晦暗,看不清他內心中的情緒。永王有意無意又看了他一眼,這一眼讓他瞧了個正著。

其實這會兒大家都在互相彼此打探,大抵都想弄清楚這是誰這麼大的手筆。

永王咦了一聲,突然出聲了,“這人不是那孟家的遺孤孟獲先,當年孟家滿門抄斬,就剩了他一人。”

提起這孟氏慘案具體就有些複雜了,大體就是弘景帝判了冤假錯案,聽信了讒言,才會致使孟氏一族滿門被抄斬。而這所謂的讒言其實與太子有關,事後等發現太子是想替他一個奶兄弟遮掩罪行,孟家人已經死的隻剩孟獲先一個人了。

而讓這宗案子沉冤得雪的人,正是晉王。

因為此事,太子聲望大跌,若不是弘景帝一力保著,恐怕早就在朝臣們彈劾下,丟了皇儲之位。

因為此事,晉王遭了弘景帝很長一段時間的的厭棄。

於弘景帝來想,這件事明明有很多法子,卻偏偏選擇在大庭廣眾之下鬧出,明擺著是針對太子而來。不光讓太子丟臉,也讓他顯得昏庸無道。

事後這件事雖真相大白,卻是草草收場,誰也沒想到彼時莫名失蹤的孟獲先竟會混到禁衛軍中,甚至入了皇城當差。

聽永王這麼說,安王、代王等紛紛想起當年事了,也確認此人就是那孟氏遺孤孟獲先。彼時此人正是弱冠之年,雖這些年相貌產生了變化,但變化並不大。弘景帝因上了年紀,記憶不如以往,但也對上了幾分。

弘景帝目光淩厲地看向晉王,當年晉王就與此人糾纏不清,難道說今日之事又是晉王弄出來的?

“你還有什麼話說?他可是你長兄!當年你設計詆毀於他,如今又多番針對,你大哥就這麼礙了你的眼?”

眼見事情牽扯上晉王,安王等人雖表情不顯,但眼中難掩幸災樂禍。

慶王不禁上前一步:“父皇,還請您明察秋毫,五哥不是那樣的人。”

安王一把將慶王拉住:“老七你就別多事了,父皇肯定會明察秋毫,不會放過任何想暗中生事之人。”

魯王道:“五哥不是我說你,這事你就幹得有些不地道了,你就算再恨大哥,也犯不著找個人來讓他綠雲罩頂啊。”

這話說得粗鄙不堪,但格外戳人心肺管子。

太子顧不得躺在地上裝死,彈跳而起,“好你個老五,你竟然這麼對你哥哥。你還是不是人,是不是那如嬪勾引孤,也是你幹出來的?”

太子雖是無能,但卻不蠢,深深明白這是他最後的機會。若是能讓老五背下這件事,父皇定會憐憫於他,對他重重拿起,輕輕放下。

他生得笨蠢如豬,體格大,滿身的肥肉。這麼大的體積向晉王衝來,無疑是泰山壓頂。

幸好晉王臨危不亂,在撞上的一瞬間躲過了,而太子因為衝勢太猛摔了個狗啃屎。

太子痛呼不已,晉王置若罔聞地看著弘景帝,目光沉凝:“還望父皇明察,此事不是兒臣做的。”

永王在一旁歎了口氣,假惺惺地道:“不是你做的還能是誰,這孟獲先大抵是為了報當年救命之恩,另也是對大哥心中積怨,所以才會行此下招。”

晉王麵無表情地看了他一眼,譏道:“既然四哥如此斷案如神,連人證物證都無須有,你何不與父皇求求,去了大理寺或是刑部,還回永州當那勞什子藩王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