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
-
在太湖邊住的第五日,藺君尚陪情天去靈山拜佛。
背著情天走完登雲道的108級階梯,許下要為她完成所有願望的誓言。
拜佛下來時,曾路過一個寺院。
寺院創建年代不詳,原始寺名無考,相傳唐僧玄奘自天竺歸來,遊曆到當地恍覺所見彷如天竺國的靈鷲山勝地,讚稱當地為東土小靈山,這所寺廟隨山名為小靈山寺。
寺院古樸清幽,看出情天心意,藺君尚陪她進去走走。
寺院裏有高大的銀杏樹,隻是彼時是夏天,不見杏黃滿目,隻有沁人的青綠色。
年過古稀的老監寺麵目慈和,介紹寺中西邊的半畝茶園,相傳是唐代時此寺的僧人所植,茶園邊上原有一個茶寮,還有一口井,以前的文人香客到這裏,都會來茶寮用這口井的水煮茶品茗。
待客僧端來泡好的茶,請香客品用,情天喝了一口,即便是普通的茶葉配著甘泉水,在這樣的環境中也喝出不一樣的味道來。
情天想起自己少時讀過的《茶經》,那是她對茶的種類與各地水質的了解的起源,是一本難得的茶學大全。而寫出《茶經》的茶聖陸羽,相傳當年就是四處遊曆品遍天下名茶,後來來到這裏住下,每日煮茶慢品,寫出了那本流傳千古的著作。
有孕在身,從靈山下來已有些疲累,情天坐在待客室慢慢喝茶,看著門外,藺君尚與老監寺站在銀杏樹下說話。
男子身高挺括,舉止神態間自然流露著沉穩內斂,與身前著僧服的老監寺站在一起,並沒有在外麵對媒體或在商場中談及生意的冷冽,眉眼放鬆下來,聽老監寺說話的時候目光專注而尊重,神色平和時而微微點頭。
說話聲隱隱,情天聽不清他們在談什麼,她不急著走,這樣的環境看著有別樣的和諧。
手中茶杯溫暖,輕輕啜一口,她望著門外,一陣風來,樹葉搖動娑娑作響。
寶殿隱於綠樹之間,暮鼓與梵唱在山林間幽遠綿長。一顆心徹底靜下來,沉下來,眼裏隻有那男子挺括的,讓她安心的側影。
門外,手插褲袋的男子忽而轉頭向室內的她,向某個方向抬手指了指,情天知道,他的意思是他離開一會,點了頭。
這樣清幽的環境實在太愜意,小護士跟餘力出門外撿著落下的銀杏葉,偶爾聊著天。
情天靠著椅背,捧著茶杯,獨自一人,漸漸覺得自己進入一種似睡未睡的狀態,那是她難得體驗到的一種奇妙感覺,仿佛放下一切,連自己的意識都淡了,隻有空與無。
而另一頭,藺君尚一直往前走,行過一段路,來到一片掛滿祈願牌的架子前。
祈願牌都是香客留下的,木牌上寫著心願,係上紅綢與佛珠,層層疊疊掛滿了架子。
就是這一片紅色,吸引了他過來看個究竟。
掛著的牌子有祈願事業學業的,有求財求感情的,也有祈願自己或家人健康平安的,不光是架子上,旁邊的一棵年歲已久的老樹上,也掛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