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1 / 2)

沈良的心中不由暗暗叫苦,這皇上什麼不問,偏偏問的是自己沈家的商業秘密,要是此時說了出來,萬一又給哪個一不小心露了出去,那沈家可就完了。

說……還是不說。

說了,那就意味著沈家可能有讓人擠垮的危險,畢竟火藥行業是一個暴利行業,一旦有人知道了沈家的火藥配方,那結果可就不言而喻了。

而選擇不說他是不敢的,或者還有那就是胡謅一番,這皇上要是不知道還不要緊,要是萬一給皇上知道,那他沈良可就犯了欺君之罪,事情可就大了。

幾下橫相比較,沈良橫下了一條心:說吧,說了最多是家族可能有所損失,要是不說或者胡謅的話,一旦事發,那可是株連九族的欺君大罪。

“沈家現在的火藥配方還是先父在世時擬定的,它們分別是每百斤中硝焰占五十八斤,硫磺占二十六斤,木炭占十六斤。這還是因為當時先父救過何去非先生一命,承他相告後才研究改進的。”

“何去非?”這個人在後世中被傳為是《武經總要》的作者,和呂惠卿一樣的瘋子,我腦海中升起趙佶以前留存的記憶,何去非,福建浦城人,學識豐富,曾累舉進士不第。

宋元豐五年,神宗命朝臣推舉碩學之士。何去非為中書舍人。經大臣曾鞏力薦,入朝當廷對策,因侃侃談古今用兵要略,議論宏綽,詞理優贍,神宗驚歎,任為右班殿直武學教授。旋升為左侍禁武學教諭,受命校訂武經《孫子》、《吳子》等7本書,統稱《武經七書》。書成,升為博士。《武經七書》後來被定為武學官書,頒發國中與儒學諸經並列於州、郡學宮,遍置武學博士。其著有《文集》20卷、《備論》4卷、《司馬法講議》3卷、《三略講議》3卷,都是重要的軍事學文獻。《備論》一書,評述戰國至五代政治的興廢成敗及用兵得失,是古代第一部軍事人物評論集。

可惜這個軍事奇才已經逝世,要不然讓他在旁邊給自己參讚一下軍事方麵的東西肯定不錯。

我在一旁出神,心中想到自己是不是把現代標準的黑火藥配方告訴沈良。

“不錯,看來何去非還有一點見識,朕在皇宮中看過《武經總要》,大略的配方和你沈家的配方差不多。”

此時的《武經總要》還不象後世所說的流傳在世麵上,也不是一般人可以看得到的,沈良聽到《武經總要》四個字時,眼睛不由一亮,他知道這是何去非一生的心血,在他臨終前寫成,後來是交由蘇軾上交給皇家。要是有幸能夠一覽這部奇書,那自己就不枉來這世上走一遭了。

可惜啊,如此好書卻落在皇宮之中。

暴殄天物。

“皇上,不知何先生最後在書中是否提到過突火槍的槍管製作程序呢?”

是啊,現在突火槍已經基本上有了現代火槍的雛形,為什麼他們卻隻是用竹管為槍管呢?為什麼不采用鐵管或是銅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