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這是他們韓家的隱私,既然她不願意說出來,我也不會去探聽其中的故事,隻好把話題扯到他處。
“這皇莊的田土很是肥沃,一年的耕種下來,隻要精耕細作,糧食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
“是啊,除了一年種一季稻穀之外,餘下的種點蔬菜和其它東西,馬馬虎虎還過得去。”
我想起來了,這時候雙季稻應該還沒有傳到北方,南方也隻是福建、廣南東西兩路和湖廣路開始種植,現在京西的一帶地方,照現代的耕種方式,應該是兩年三熟或是一年兩熟的模式。
“韓夫人,為什麼不試行一年種兩季稻穀呢?”
“一年種兩季稻穀?這行嗎?”韓夫人瞧著眼前的這個陸公子,象是突然發現了個天外怪物似的。自古以來京西的地方都是一年種一季稻穀,種兩季,那不成笑話了嗎。
“我曾聽一些在南方回來的朋友告訴我,他們那裏已經開始實行一年種兩季稻穀了,而且試種的情況很好,產量也很高。”
“是嗎?”韓夫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旁邊的四個年輕人聽說是有一年兩熟的稻穀,也不禁停下話頭豎起耳朵來聽。
“老爺,南方真的有一年兩熟的稻穀種植方式?”沈揭小心翼翼地向皇上發問。
我笑笑道:“當然是真的,難道本老爺還會騙你們不成。”我知道北宋時期占城的雙季稻已經傳入南方幾路,可是一起到元末才慢慢地推廣到北方。說句實話,我剛剛到這裏時以為既然離北宋滅亡不遠,此時的人民一定是生活地水深火熱之中,豈知是料錯了。
此時的北宋正是中華民族的工商業崛起的萌芽時期,除了北方的少數幾個地區之外,大宋王朝的子民們生活還不算很壞,至少多數還過得去。
大宋王朝最終覆滅的原因到底在哪裏?
當然,宋江和方臘的農民起義算是其中之一,但是他們並沒有讓大宋元氣大傷。後期的橫征暴斂,大力壓製武將,文武百官的貪於逸樂,終於使民心向背。
另外一個遊牧民族的興盛,卻將大漢民族陷入了一次萬劫不複的災難。
我能將狀況扭轉過來嗎?
每一個王朝的衰敗差不多都和農民起義有關,而農民是最純樸、最有忍耐心、最龐大的一個群體,要不是為生活所迫,絕對不會揭竿而起。
要把農民起義的隱患消彌在它們的萌芽狀態,那著眼點必須放在農民最關心的兩樣東西身上,就是土地和糧食。
對於土地,要是我不是坐在皇上的位置上,我當然會要求平均地權,但是現在我不能,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土地擁有者,是土地擁有者地主利益的代表。
那隻好從糧食入手,加大糧食產量,首先讓我治下的子民們溫飽無憂,那他們還有什麼理由要揭竿而起。要是能夠在此時推廣雙季稻,效果不知會如何。
韓夫人和韓碧兒韓雙姐弟半信半疑,沈揭、沈小蝶卻以一種崇拜的目光望著我,沈揭不由興奮地道:“老爺,那趕快到南方把種子引進到北方來,要是能夠真正成功的話,則我大宋子民之福矣。”